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侨大学文学院721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2.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3.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4.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他”。

二、分析题

5. 用国际音标标记下列各词语的读音(严式标音,标出音位变体),包括轻音、儿化、变调(变调用上标的方式标在各音节的右上角,例如:(

(1)草纸卷

(2)桌子

(3)花瓶儿

(4)一点儿

【答案】(1)

(2)

(3)

(4) )

6. 写出下列汉字在普通话中的国际音标(宽式)和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例:汉字 国际音标 拼音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四呼

(1)游

(2)黄

(3)瓮

(4)窗

(5)犬

【答案】

jiao j i a o 阴平 齐齿呼

7. 给下列辅音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p] [g] [n] [k] [t] [m] [d]

【答案】(1)根据阻碍的方式分类

①塞音:[p]、[g]、[k]、[t]、[d]

②鼻音:[m]、[n]

(2)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分类

①清音:[p]、[g]、[k]、[t]、[d]

②浊音:[m]、[n]

(3)根据气流的强弱分类

①送气音:[p]、[k]、[t]

②不送气音:[g]、[d]

8. 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为下列结构注音,并分析其音节结构(分别指出每个音节的声母、韵头、韵腹、韵尾):

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梅 花 香 自 苦 寒 来

m éi hu ā xi āng z ì k ǔ h án l ái

mei xua

k ‘u xan lai

例字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梅(mei ) m e i

花(hua ) h u a

香(xiang ) x i a ng

自(zi ) z

苦(ku ) k u

寒(han ) h a n

来(lai ) l a i

9. “哥哥骑着骆驼”中有几个音节? 几个语素? 几个词?

【答案】6个音节,5个语素,三个词。

三、简答题

10.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①您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照耀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照耀着五洲四海,照耀着我们的万里征途。

②他坚强不屈地斗争,铮铮铁骨,凛凛情操,真正表现了松树的风格。

③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

【答案】①各分句结构安排类似,从“天安门广场”到“万里征途”,由小及大,奠定了反复的基调。其中,“广场”(仄仄)和“河山”(平平)、“四海”(仄仄)和“征途”(平平),平仄相间,声音错落有致,增强了声音的表现力,烘托了宏伟景象和磅礴气势。

②“铮铮铁骨”(平平仄仄)和“凛凛情操”(仄仄平平),音节平仄相间,形式对偶,节奏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凸显了革命家不屈的精神和坚毅品格。

③这段文字长短句交错,骈散结合,长句宏伟壮阔,短句掷地有声。其中,“国”、“东”、“空”“功”“红”“翁”押韵,使全句充满了诗词的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