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859管理学(2)[专业硕士]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行为的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过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意志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解析】这是第一版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新版教材中己经删除,但这里再次考到了。大家可以作为补充知识了解一下。
2.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所以管理者扮演着三种角色:管理_____,管理_____,管理_____。
【答案】一个组织; 管理者; 工人和工作
二、辨析题
3. 领导工作是组织结构中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影响。
【答案】T
在企业的实践中,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领导的日的就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4. 领导采用的领导方式应与下属的“成熟”程度一致。
【答案】T
赫西和布兰查德提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三、简答题
5. 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
【答案】(1)领导的实质和作用
①领导的实质: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也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②领导的作用:
a. 指挥作用。在人们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握的领导者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日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b. 协调作用。在许多人协同工作的集体活动中,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因各人的才能、理解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性格、作风、地位等不同,加上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们之间
在思想上发生各种分歧、行动上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就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c. 激励作用。在现代企业中,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积极工作的愿望和热情,但是未必能自动地长久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有通情达理、关心群众的领导者来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2)要实现这些作用,需要领导者做到:
①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作用;
②领导者只有妥善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日标前进,才能实现协调的作用;
③领导者需要通情达理、关心群众,为下属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激励作用。
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向同一个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这便是领导者在组织和率领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的具体作用。
6.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对管理幅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主管的工作在于决策和用人。处在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决策与用人的比重各不相同。决策的工作量越大,主管用于指导、协调下属的时间就越少,而越接近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的决策职能越重要,所以其管理幅度要较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小。
(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下属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则对每人工作的指导和建议也大体相同。这种情况下,同一主管对较多下属的指挥和监督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3)计划的完善程度。下属如果单纯地执行计划,且计划本身制定得详尽周到,下属对计划的目的和要求明确,那么,主管对下属指导所需的时间就不多; 相反,如果下属不仅要执行计划,而且要将计划进一步分解,或计划本身不完善,那么,对下属指导、解释的工作量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减小有效管理幅度。
(4)非管理事务的多少。主管作为组织不同层次的代表往往必须占用相当时间去进行一些非管理性事务。这种现象对管理幅度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7. 试比较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优缺点。
【答案】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日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所做的选择或调整过程。根据决策主体数目的不同,可以将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集体决策又称群体决策,是指由多个人组成一个决策小组进行决策,该决策小组对该决策的后果负责的决策方式。它是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的,当然,在这种决策集体中,也有一个组织负责人,但他不是最高决策者,只不过是决策小组的组织者。
①集体决策的优点:a. 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 b. 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 c. 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d. 能更友好地沟通; e. 能作出更好的决策等。
②集体决策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它主要有两方面不足:a. 决策的时间过长。集体决策要有多个人参加,因而其意见也会纷繁多样,而决策必须建立在统一意见的基础上。集体决策要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要花去比较多的时间; b. 决策如果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就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集体决策,其后果理应由集体共同负责。但在决策过程中,所有参加决策的人的意见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所主张的观点也是有差别的,如果决策失误,追究责任就会显得较为困难。
(2)个人决策是指决策主体是单个个人,由某一个人分析情况、提出决策方案并做出决定的决策方式。相对于集体决策,对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①个人决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a. 职责明确,能有效杜绝互相推委、不负责任的不良作风; b. 权力集中,因而行动迅速有力; c. 费时较少,降低了决策成本,亦即在一定程度卜提高了管理效益。
②个人决策的小足主要表现在:a. 个人的学识、经验、才干、精力和要处置的复杂问题可能构成鲜明落差; b. 个人权力过分集中可能导致有效监督失效; c. 个人性格的薄弱处可能在关键时刻无法得到有力弥补; d. 个人权重一时可能挫伤下属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民主管理风气不易形成,还可能使阿谈奉承者乘隙迎合等。
由此可以看出,管理者要针对实际情况对个人决策或集体决策作出选择,并且在决策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决策方式的不足,设计一些具体措施,尽量扬长避短。
8. 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 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答案】(1)委员会工作方式的贡献在于:①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②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③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 ④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2)局限性为:①时间上的延误,为了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制定出各方面基本上都能接受的决策,委员会需要召开多次会议。这些会议通常要消费大量的时间。②决策的折中性,委员会的成员既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往往把委员会视为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或集团目标的手段。③权力和责任的分离,委员会的决策可能反映了每个人的意见,但并未反映任何人的所有意见,而任何人都不会愿意对那些只代表了自己部分利益和观点的决策及其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3)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要注意:①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②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 ③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④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⑤考核委员会的工作。
9. 在制订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②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