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统、系统的概念

【答案】(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应满足的条件

①系统是由一此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这此要素可能是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②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的重要区别;

③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礁定的、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

(3)系统的基本特性

①目的性; ②整体性; ③层次性; ④相关性; ⑤环境适应性。

2. 价值链

【答案】价值链是指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3. 目标网络的内涵。

【答案】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

(1)日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日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如此等等。日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

(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

(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

(4)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4.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

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5. 负债比率

【答案】负债比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债务比率可以很高。确定合理的债务比率是企业成功地举债经营的关键。

二、简答题

6. 激发组织创新的因素。

【答案】创新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的创新职能在企业组织方面的运用,激发组织的创新包括以下三类因素:

(1)结构因素。组织结构对组织创新有重大影响,如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有机式结构纵向变异、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低,因而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应变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使创新更易于得到采纳。部门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2)文化因素。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①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 ②容忍不切实际; ③外部控制少; ④接受风险; ⑤容忍冲突; ⑥注重结果甚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后,个人被鼓励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注重结果意味着,对于任意给定的问题,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办法; ⑦强调开放系统,即组织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做出快速的反应。

(3)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成员是组织创新的主体和第一推动力。要注重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使其保持知识更新; 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减少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

7. 什么是组织生命周期? 简述各阶段的特点。

【答案】组织的生命周期是指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5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职工心态都有其特点。每一阶段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成长的目的。如图所示。

(1)创业阶段

这是组织的幼年期,规模小,人心齐,关系简单,一切由创业者决策指挥,组织的生存与成长完全取决于创业者的素质与创造力。他们创造了市场,掌握整个组织的活动与发展。这些创业者一般属于技术业务型,不重视管理。随着组织的发展,管理问题日趋复杂,使创业者感到无法以个人的非正式沟通来解决问题,因此到了创业期的后期,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从而产生“领导危机”。

(2)聚合阶段

这是组织的青年时期。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人员迅速增多,组织不断扩大,职工情绪饱满,对组织有较强的归属感。创业者经过锤炼,自己成为管理者或引进了有经验的专门管理人才。这时,为了整顿正陷入混乱状态的组织,必须重新确立发展目标,以铁腕作风与集权的管理方式来指挥各级管理者,这就是“靠命令而成长”。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中下层管理者由于事事都必须请示、听命于上级而逐渐感到不满,要求获得较大的自主决定权。但是,高层主管己经习惯于集权管理,一时难以改变,从而产生“自主性危机”。

(3)规范化阶段

这是组织的中年时期。这时企业已有相当规模,增加了许多生产经营单位,甚至形成了跨地区经营和多元化发展。如果组织要继续成长,就要采取授权的管理方式,采用分权式组织结构,容许各级管理者有较大的决策权力,即“靠授权而成长”。但是日久又使高层主管感到,由于采取过分分权与自由管理,企业业务发展分散,各阶层、各部门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盛行,使整个组织产生了“控制性危机”。

(4)成熟阶段

为了防止“控制性危机”,组织又有采取集权管理的必要,将许多原来属于中、基层管理的决策权重新收归总公司或高层管理者,但由于组织已采取过分分权的办法,不可能重新恢复到第二阶段的命令式管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加强高层主管监督的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整体规划,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成立委员会组织,或实行矩阵式组织。一方面使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