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777哲学综合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式

【答案】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 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3. 系统的整体性

【答案】整体性是系统三个基本特征(相关性、整体性、有序性)之一。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①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 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小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这种只有系统整体才具有的特殊规定性和功能就是“系统质”和系统功能。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4.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朴素唯物主义是指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它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5. 唯物主义

【答案】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7. 思想体系

【答案】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式,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性。它是一定阶级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观点的总和。表现形式有政治、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它是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映社会存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8. 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又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们谋得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它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它的形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变革与之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爆发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全部上层建筑。生产力一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9. 量变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它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状态。量变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逐渐的、连续性的变化,因而也叫渐变、渐进或进化。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10.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境界。就个人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是指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是指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认识是能动的反映的过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1)反映的摹写性

反映的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也就是说,人的认识表现形式不论有多么抽象和复杂,归根到底来源于被反映的对象。

(2)反映的创造性

反映的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摹写,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要是以概念、命题、公式等抽象形式出现的理论体系,并小仅仅是与直观客体相对应的感性形象。有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人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

(3)摹写与创造的辩证统一

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性摹写,而不是直观镜面式的摹写; 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编造。如果把反映完全等于摹写,看不到其创造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能动性的旧唯物主义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如果只讲反映的创造性,看不到其摹写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12.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劳动者

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它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者。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2)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同时劳动资料还包括生产的运输设备、灌溉设备、仓储设备、包装设备、劳动对象的容器等。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的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在劳动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3)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

①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如矿藏、原始森林、空气等等;

②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如做衣服用的布,炼钢用的铁等等。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叫原料。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一个物件在某一生产过程中是劳动资料,在另一生产过程中就可能成为劳动对象; 还有些物件,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某一物件到底是劳动资料还是劳动对象,或者兼是二者,应该根据它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而定。

13.如何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人们如果根本无视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作用,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