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633历史学综合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 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 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 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答案】D
【解析】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主张对中国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
A. 承认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
B. 变东北三省为列强共同管辖的殖民地
C. 满足中国恢复东北三省原状的要求
D. 防止事态扩大,维护东亚和平
【答案】B
【解析】国联的主张实质是: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 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B. 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答案】C
【解析】1926年7月,北伐战争迅速从广东进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并在河南打败了张作霖。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全国处在革命高潮之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民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失败,出现了宁汉对立的局面。宁
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的加入之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军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4.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扩大企业自主权
B. 工资改革
C. 物价改革
D. 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D
【解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系统地阐明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増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②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③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④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⑤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⑥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交流。
5.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比利时
C. 英国
D. 日本
【答案】A
【解析】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 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6. 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
A.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B. 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 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D.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答案】D
【解析】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战和反共。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中共针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以前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且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长沙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大捷
【答案】C
【解析】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8. 20世纪60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
A. 英国
B. 联邦德国
C. 瑞典
D. 法国
【答案】D
【解析】1972年,中国分别与英国、联邦德国建交,中国与瑞典建交时间为1950年,与法国建交时间为1964年。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主爱丽舍宫后,推行戴高乐主义,与美国相抗衡。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9. 云南和贵州两省的独立发生在( )时期。
A. 二次革命
B. 护国运动
C. 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