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633历史学综合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一切合法权利

B.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封锁

C. 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 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答案】A

【解析】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的一切合法权利,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

2. 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发展经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则政、经济改革,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厘金制度,提高进口税率

B. 发起了关税自主运动

C. 实施“废两改元”,统一货币

D. 颁布《盐精税则表》

【答案】A

【解析】在南京政府进行的财政、经济改革中,并没有采取厘金制度,而是裁撤了这一制度,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财政、经济制度,对改变长期混乱的经济状况起到了整顿作用,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 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革命纲领

D. 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答案】D

【解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重新解释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 “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平均地权是由国家通过征税和收买的办法,使土地之增值收归国家,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对缺乏田地的农民,则由国家给予土地,资其耕作。节制资本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民之生计,对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要由国家经营管理。新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与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相同,它成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

4. 日本关东军认为( )事件是军事干涉东北的最好借口。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向辽宁省政府提出正式抗议。

A. 九一八事变

B. 中村事件

C. 宝山事件

D. 七七事变

【答案】B

【解析】1931年6月26日晚,日军参谋部上尉中村震太郎等奉命到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非法军事地理调查。返回途中,被中国屯垦军查获,遂下令秘密处死中村一行。7月底,中村等

人被杀之事为日本特务侦知。关东军认为这是军事干涉东北的最好借口,此即所谓“中村事件”。

5.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 )。

A.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B. 统一全国大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C. 整党建党、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

D. 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6.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认为红色政权能够在周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下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 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

B.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C.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D. 各派反动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

【答案】D

【解析】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论述的要点之一是,红色政权区域虽然处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但它的长期存在并日益发展是可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间的继续不断的斗争。这种白色政权问的分裂和战争,使反动统治出现缝隙,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坚持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还有四个条件:1926年和1927年革命影响的遗留; 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7. 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教育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

B. 陶行知在南京附近创建晓庄师范学校

C. 黄炎培是民国时期首创职业教育的教育家

D. 杨贤江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答案】D

【解析】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参与了五辨运动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

8. 在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

A. 消灭富农

B. 联合富农

C. 限制富农

D. 保护富农

【答案】C

【解析】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9.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

A. 三民主义

B. 三大政策

C. 中共一大纲领

D. 新三民主义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