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658新闻传播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与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重要原则,即“思想理论本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只有千千万万人的社会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还对“两个凡是”提出了尖锐批评,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打破了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沉重枷锁,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丁作中心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
3. 《红旗》杂志
【答案】《红旗》杂志是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中共中央主办,总编辑是陈伯达。该刊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理论刊物,旨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年6月,《红旗》杂志停刊。
4. 史量才
【答案】史量才是旧中国报业家,上海《申报》的总经理。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1929年购进《新闻报》大部股权,意图组织报业托拉斯,受到挫折。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趋向进步,积极支持抗日运动。他举办申新通讯社,申报补习学校,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精制全国地图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与沪杭公路上。
5. 《青年实话》
【答案】《青年实话》是大革命失败后,共青团中央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办的一份报刊,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1年7月1日在江西永丰创刊,总编辑部设在江西于都,总发行所设在福建长汀,1934年5月都迁至瑞金。陆定一、魏廷群先后任主编。初为半月刊,后改旬刊、周刊、五日刊,初为32开小册子,后为8开4版。发刊词提出:“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化大众化。”红军长征前夕停刊,现在所见最后一期为1934年9月30日出版的第113期。
6. 拉里·金
【答案】拉里·金是美国著名主持人,有“世界最富盛名的王牌主持人”之称。他是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里·金以主持电台脱口秀著称。1985年,CNN 聘请他担任节目主持人,开播了“拉里·金现场”节目。这个节目成为了CNN 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拉里·金的卞持特点直接、有人情味、随机,提问方式单刀直入,‘针见血,又温文尔雅,注重受访者的感受。他一共为有线电视新闻网录制6000多次访谈,访谈嘉宾包括历任美国总统、国内外政治人物、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和无数普通人。
7. 《中国农民》
【答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指导农民运动的刊物,1926年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它主要刊载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文章、各地农民运动的报道。
8. 《热血日报》
【答案】《热血日报》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它是共产党为了加强在五册运动中的宣传鼓动,于1925年特别在上海创办的。它是一份4开4版的通俗政治小报,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瞿秋白担任主编。《热血日报》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册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真相; 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 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在报道和宣传五册运动、影响舆论、鼓动工人阶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9. 《劳动周刊》
【答案】《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4开小型报。该刊广泛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罢工斗争,对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和汉口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更是作了集中的反映,被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它发行到全国许多地方,受到工人们的欢迎。1922年6月1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刊41期。
10.《先驱》
【答案】《先驱》是中共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1921年由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1922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驱})被确定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先后担任编
辑的有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先驱》的基本内容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1923年8月15日,《先驱》出版第25期后停刊。
二、简答题
11.简述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新闻属性的大讨论。
【答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遗留给中国新闻界的是一些空洞的政治口号和一些不科学的观点。长期以来,新闻学的绝大部分概念、范畴、原理既没有明确和稳定的质的规定性,又缺乏必要的严密的科学论证,这导致不少人怀疑新闻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新闻界对新闻的几个重要属性进行了大讨论,主要表现在:(1)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
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最初起于《人民日报》对“两个凡是”的抵制。《人民日报》的批评者将党性同人民性对立起来,认为《人民日报》没有党性。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吸引了全国新闻界的广泛注意和热烈争论,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批评了“党性来自人民性”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也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同坚持新闻工作的人民性,不仅在理论上是统一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可以努力做到统一的。用党性代替人民性,或者用人民性代替党性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2)关于新闻与信息的关系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新闻定义的讨论中,新闻与信息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热点,人们对新闻是一种信息有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信息观念对新闻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成为媒介改革的方向之一。
(3)关于新闻价值的探讨
在关于新闻价值的探讨中,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但人们已经开始从主观标准的测试转向将其视作新闻事实内涵的客观素质,如有人提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满足、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它是由新闻事实和社会需要两方面决定的; 只有当新闻事实与社会需要完全吻合的时候,才能产生最大的新闻价值。这种看法反映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也说明了新闻价值的本质含义。
(4)关于新闻的商品性问题
新闻的商品性问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教授就提出,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作用。但他的理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批判。人们对于报纸是商品基本上没有分歧,问题集中在新闻是否具有商品性、新闻是否是商品。有人认为,新闻有了商品性就会降低新闻的质量。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不过在新闻市场上,只有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产品才会受读者欢迎。所以,新闻的商品性将促进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深入实际,不断创新,向读者奉献高质量的新闻产品。但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新闻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特殊功能,所以它承担的社会责任特别重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