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中西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大型歌剧”的是( )作曲的《王昭君》。

A. 聂耳

B. 张曙

C. 陈田鹤

D. 黎锦晖

【答案】B

【解析】被周恩来誉为“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两员猛将”的张曙,是我国30年代的著名作曲家、歌唱家、二胡演奏家和抗口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大型歌剧”《王昭君》的作曲者。此外,他的代表作有《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壮丁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等。

2. ( )堪称我国近代管弦乐小品的典范之作,是贺绿汀根据我国内蒙占民歌作为素材所创作的。

A. 《怀念祖国》

B. 《晚会》

C. 《怀旧》

D. 《森吉德玛》

【答案】D

【解析】《森吉德玛》是贺绿汀管弦乐组曲的第五乐章,1949年根据内蒙自治区鄂尔多斯一带的民歌《森吉德与》所创作,曲名是一位姑娘名字的译音。管弦乐曲《森吉德玛》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民歌的旋律和落音特点,音乐主题鲜明,旋律优美流畅,民族风格强烈,结构是重复型的四句乐段,经作者细腻的配器,精心处理,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的音乐形象,丰富了原民歌的表现力,是一首通俗易解的管弦乐曲。

3. 赵元任的独唱歌曲主要收入哪部歌集( )。

A. 《新诗歌集》

B. 《新歌初集》

C. 《清歌集》

D. 《清凉歌集》

【答案】A

【解析】《新诗歌集》出版于1928年,里面收录了赵元任先生的大部分艺术歌曲。集子中的十四首作品都是用新诗创作的,除《海韵》一首属于合唱作品外,其余十只首歌曲均属于艺术歌曲体裁。《新诗歌集》是五四以来第一部融会贯通中西音乐艺术的歌集,其中大部分歌曲都是以中国独特的音调——五声音阶为基础而作。

4. 刘天华创作的十大二胡名曲中,最早写成的是( )。

A. 《空山鸟语》

B. 《病中吟》

C. 《烛影摇红》

D. 《良宵》

【答案】B

【解析】《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二胡独奏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病中吟》采用的是西洋三段体A+B+A的形式,曲意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内心痛楚并要坚决奋斗的意志。

5. 瞿秋白创作的( ),是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之一。

A. 《赤潮曲》

B. 《农会歌》

C. 《京汉罢工歌》

D. 《五一劳动节》

【答案】A

【解析】瞿秋白受到了《国际歌》的启迪,出自切身的感受和所坚信的世界观创作了《赤潮曲》。歌词为: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猛攻,猛攻,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从! 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何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看! 光华万丈涌。

6. 《玫瑰三愿》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龙沐勋,贺绿汀

B. 光未然,黄自

C. 易韦斋,萧友梅

D. 龙沐勋,黄自

【答案】D

【解析】《玫瑰三愿》,龙沐勋填词,黄自谱曲。玫瑰花玫瑰花。歌词: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芳华。

7. 谭小麟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师从( )学习作曲。

A. 黄自

B. 傅雷

C. 查哈罗夫

D. 欣德米特

【答案】D

【解析】1942年谭小麟从P. 欣德米特专攻作曲技术,为欣德米特的得意门生。谭小麟在美国曾多次举行中国民族乐器独奏的音乐会,欣德米特多次为他伴奏中提琴声部,并指挥演出了他的作品《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中提琴、竖琴合奏曲《罗曼斯》,及合唱曲《鼓手霍吉》等,曾在纽约产生很大影响。

8. 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桂涛声,麦新

B. 赵启海,冼星海

C. 赵启海,吕骥

D. 桂涛声,冼星海

【答案】B

【解析】《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9. 目前所知最早的江南丝竹乐集社组织为在上海建立的( )。

A. 钧天集

B. 清平集

C. 雅歌集

D. 文明雅集

【答案】D

【解析】江南丝竹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而得名。至丝竹乐逐渐以上海为中心,并组织了许多演奏团体,如“文明雅集”、“清平社”、“钧天社”等。

10.上海专科师范和爱国女学的教师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人,以“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学艺术教师,共同推进新艺术活动为宗旨,发起成立了音乐社团( )。

A. 国乐改进社

B. 大同乐会

C.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