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生态
【答案】从狭义上讲,是指金融基础设施及其运行状况; 从广义上讲,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是影响金融体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运行相关的力一面。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
一般地,金融生态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金融生态的改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其次是加快企业客户的市场化改革。第三,完善社会
信用体系。第四,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第五,要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2.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3. 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与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
【答案】单一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只规定一种买卖价格的制度形式。在实行单一汇率的国家,外汇买卖小分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均按一种汇率进行外汇买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外汇管制机构制定和公布; 在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中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实现了汇率并轨,从此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
复汇率又称“差别汇率”或“多重汇率”。它是某些外汇管制国家对汇率管制的方式之一。指一国货币当局对外汇汇率人为地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交易项目的制度形式。复汇率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
,对的汇率(如对出口规定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等)
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在有些国家则规定有多达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4. 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还要实现外部均衡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
,(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且伴随着稳定通货和平衡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和充分就业。
为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
有汇率政策。粗略地说,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然而,若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工具就无法使用。这时,仅剩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例如,国际收支发生赤字,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 如果这时的国内经济处于疲软、萧条状态,从国内角度则需要实行扩张性政策。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紧缩,则难以同时扩张; 要扩张也难以同时实现紧缩。两方面的要求确实无法同时实现。同样,当一国国际收支盈余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时,则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左右为难。对于这一矛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答案】
5. 消费信用
【答案】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从授信对象来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使用生活资料的个人和家庭。从信用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消费信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按规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货款,其余部分要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偿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一般是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件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6. 官方结算差额(Official Settlement Balance)
【答案】官方结算差额也称“官方储备交易额”。它指基本差额加私人短期资本流动差额所得到的国际收支差额。它是从一国外汇储备和对外官力一债权、债务的变化角度来表明国际收支状况的,着重反映一国在列表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对黄金、外汇储备及对外债权债务的影响,而不涉及全部对外收支的实际差额。用官方结算差额,国际收支平衡可以定义为:
(X-M )+LTC+STCp=0
式中,X 为出口额; M 为进口额; LTC 为长期资本流动; STCp 为短期私人资本流动。在官方结算差额中,短期私人资本变动成为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的一部分,最终通过官方储备和对外债权债务来平衡。官方结算差额能够全面地反映一国的整体金融实力。一方面,它区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全面地反映了一国的顺差或逆差,一国金融当局应根据这些情况,相应地调动官方储备资产和运用对外债务来平衡国际收支。另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官方结算差额还可以作为衡量汇率走势的指标,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根据本国货币与国际储备的密切联系,货币当局应通过货币控制手段来缓解官方储备变动给国内货币市场带来的冲击。
7. 预防性需求
【答案】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
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但是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不考虑利率变动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符。在考虑了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后,惠伦等人论证了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惠伦模型最有代表,他假设有3个影响因素: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即
正相关,与利率r 负相关。
8. 货币乘数
【答案】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货币供给总量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当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后,货币存量不是简单地以1二1的比例增加,由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干倍数扩张。这种倍数关系用式子表达出来
即
。其中,M 为货币乘数,
是货币供给量,H 为基础货币。 ,
即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与非流动性成本b
二、简答题
9. 简述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金融抑制”论是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当局过分干预金融,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使两者无法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关系; 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
(2)“金融抑制”论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Mckinnon )和爱德华·肖(Edward Shaw)。其中,麦金农的观点主要是提示了货币与实质资本之间在发展中国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只有一种“互补”关系,并且金融抑制会阻碍总产出量的增长。
美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E.S ·肖对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抑制论作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肖也否定了货币与实质资本的替代关系而承认其互补性,但是他不同意麦金农的关于实质现金余额增减会
,而是提出了“债务中介论”导致总产出增减的“互补效应”。实质货币不是财富货币,也不是生
产要素,实质货币余额的增减不会影响社会收入变化,货币只是金融体系的债务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货币这个债务中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重大作用。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更多的金融资产,政府当局通过提高实际利率等手段可以使金融市场的资产收益率水平和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导致储蓄、投资、就业和收入增加四大效应。
肖认为,发展中国家造成金融抑制的手段也是对名义利率规定最高上限,而无法控制通货膨胀,结果,实际利率往往是负数,金融资产持有者得到的不是报酬,而是惩罚。这样,很低的、负数的及不确定的实际存款利率和总需求量,从而降低了这种金融过程提供储蓄的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实际贷款利率很低甚至是负数,对金融机构的过多贷款需求只能靠配给办法来解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