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830经济法学(反垄断法学、反倾销法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的定价行为
【答案】政府的定价行为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政府定价与指导价的活动。《价格法》从范围、内容和程序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①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 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 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②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③((价格法》明确了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相应地根据中央与地方定价目录,确定其价格行为的权限。
2.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十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十地使用权出让为十地的一级市场。国家对城镇十地的一级市场实行垄断:十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
3. 商业银行的接管制度
【答案】商业银行的接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恢复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的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能力所采取的措施。接管的前提是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利益。目的是对被接管的商业银行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恢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能力。接管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并组织执行。被接管的商业银行法人资格继续存在,其债权债务不因接管而变化。接管自接管决定实施之日起开始。接管期满,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决定延期,但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4. 私营企业
【答案】私营企业是指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有法定数额以上的雇工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在我国,这类企业由公民个人出资兴办并由其所有和支配,而且其生产经营方式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5. 外资并购
【答案】外资并购也称并购投资,是与新建投资相对应的一种投资方式,本质上是企业间的产权交易和控制权的转移。并购一般没有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与新建投资相比,外国企业可以更
快地进入市场和占领市场。外资并购在我国很早就存在,主要是中方以资产作价同外方合资,实现存量资产利用外资。
6. 经济法的习惯法
【答案】经济法的习惯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经济习惯。也就是说,经济习惯经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约束力就起了质的变化,就成了经济法的习惯法。习惯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属于经济法的渊源。在当代中国,习惯法也属于经济法的渊源,但不是主要渊源。
7. 价格监督检查
【答案】价格监督检查包括价格监督和价格检查。价格监督包含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对价格的合法性和执行价格中的问题进行监督,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消费者、企业职工、新闻媒体等也有权进行价格监督; 价格检查一般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检查,并依照《价格法》的规定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8. 公司的分立
【答案】公司的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又设立另一个公司或一个公司分解为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分立有新设分立和派生分立两种形式。所谓新设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将其全部资产分割设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行为。所谓派生分立,是指一个公司以其部分资产设立另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9. 国有资产评估
【答案】国有资产评估是指国有资产评估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和特定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定程序,采用科学的力一法,对国有资产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正确体现国有资产价值量,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国有资产评估应遵循真实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0.保险利益
【答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只有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订立保险合同的目的不是保险标的本身,而是保障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保险利益。
二、简述题
11.审计有哪些类型?
【答案】根据审计的主体和性质不同,可以将审计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1)国家审计,是指由专门设立的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的审计。该类审计多具有法定性、强制性,目的是实施国家的经济或财政监督。
(2)民间审计,是指由民间或社会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该类审计可能是任意性的,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法定、强制性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如许多国家包括我国要求特定种类、范围的公司必须聘任独立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等。
民间审计的目的主要是经济鉴证和协助投资、经营决策,也是加强公司等法人治理和税收、
证券监管等政府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审计活动本身具有社会自治或行业自律性质。
(3)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
该类审计原则上应由市场及社会主体自定,但在我国在一定范围内为法定,在相当程度上为国家审计的延伸,目的在于进行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以纠错防弊,改善管理、经营。
12.什么是预算管理职权?
【答案】预算管理职权,是指各级预算主体在预算活动中享有的权力和职责。预算管理职权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职权、行政机关的职权、财政部门的职权和其他部门、单位的职权。
(1)权力机关的职权。各级人大对预算享有审查权、批准权和变更、撤销权。
(2)行政机关的职权。政府对预算享有编制权、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监督权和变更撤销权。
(3)财政部门的职权。财政部门担负各级预算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对于本级预算享有编制权、执行权、提出方案权和报告权。
(4)其他部门、单位的职权。其他各部门和单位具体负责本部门和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13.简述我国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答案】建设用地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2)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3)征用基本农田,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征用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4)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5)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给予补偿,并原则上规定了补偿费用的标准,以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
(6)对建设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等也作出相应的规定。
14.国家间避免重复征税的方法。
【答案】国家间避免重复征税的包括以下方法:
(1)免税法
免税法,是指对于本国居民源于境外的已纳税的跨国所得,允许从其应税所得中扣除,免予征税,从而避免重复征税的方法。它包括全额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两种,但一般多采行后者。由于免税法是以牺牲本国的税收利益为代价,因而实行免税法的国家较少。
(2)抵免法
抵免法,是指对于本国居民在境外己纳的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从而避免重复征税的方法。
在抵免法适用的主体上,可分为直接抵免和问接抵免,前者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纳税人的税收抵免; 后者主要适用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兔。在准予扣税的数额上,可分为全额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