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938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重视软件过程质量的控制,其部分原因是,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过程质量的控制是先期的、主动的、( ),而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事后的、被动的、个别的。
A. 整体的
B. 系统的
C. 部分的
D. 可预测的
【答案】B
【解析】重视软件过程的质量是近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但不能把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过程质量的控制相对立起来。重视软件过程质量的控制,其部分原因可能是,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过程质量的控制是先期的、主动的、系统的,而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事后的、被动的、个别的。
2. 在软件需求规范中,( )可以归类为过程要求。
A. 执行要求
B. 效率要求
C. 可靠性要求
D. 可移植性要求
【答案】A
【解析】在软件的需求规范中,可靠性要求、效率要求、可移植性要求属于非功能性要求,而过程要求属于功能性要求执行要求就是如何执行及采取怎样的方式执行才能完成一定的用户的功能,它属于功能性要求,执行通常是从软件系统执行过程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答案为A 项。
3.
方法主要适用于规模适中的( )系统的开发。
A. 数据处理
B. 文字处理
C. 实时控制
D. 科学计算
【答案】A
【解析】Jackson 方法的主导思想是被解问题的程序结构往往与数据结构相对应,当问题的数据结构具有选择性质时,程序一般用选择结构来表示;若数据结构具有重复性质时,须用循环程
序来处理;对分层的数据结构总是用分层的程序处理。因此,Jackson 方法适用于规模适中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
4. 对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补充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加强阶段( )。
A. 调试
B. 评审
C. 维护
D. 自测试
【答案】B
【解析】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而评审可以发现软件中的缺陷,然后加以改正。因此,加强阶段的评审可以减少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阶段的工作量。
5. 软件维护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是由于( )而引起的。
A. 程序的可靠性
B. 适应新的硬件环境
C. 适应新的软件环境
D. 用户的需求改变
【答案】D
【解析】大量软件工程维护资料表明,用户的需求改变而引起的软件维护工作占的比例最大,而不是由可靠性问题引起的,为了增强和改进软件的功能所做的维护仅占20%。
6. 分层DFD 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图描述了系统的( )。
A. 细节
B. 输入与输出
C. 软件的作者
D. 绘制的时间
【答案】B
【解析】数据流图的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统有哪些输入数据,这些输入数据从哪里来;有哪些输出数据,输出到哪里去。这样就定义了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流。顶层图的作 用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顶层图只有一张。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程序流程图是一种算法描述工具
B.PAD 图是一种描述程序逻辑结构的工具
C. 过程设计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
D.PAD 图是一种由左往右展开的二维型结构
【答案】C
【解析】过程设计语言(PDL ), 也称程序描述语言,又称为伪码。它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
8. 内容耦合指( )。
A. 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
B. —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
C. 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
D. —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入口而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
【答案】D
【解析】当一个模块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或者直接转入另一个模块时,就发生了内容耦合。此时,被修改的模块完全依赖于修改它的模块。
9. 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全局和局部
B. 抽象和具体
C. 总体和层次
D. 功能和结构
【答案】A
【解析】软件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其中总体设计属于全局性的设计,详细设计属于局部性的设计,是概要设计的完善。
10.( )定义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它是从系统的外部看系统功能,并不描述系统内部对功能的具体实现。
A. 用例图
B. 类图
C. 合作图
D. 状态图
【答案】A
【解析】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行为者所理解的系统功能,它不涉及系统内部复杂的功能实现。用例模型的建立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反复讨论的结果,它描述了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规格所达成的共识。
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