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38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答案】理查德·斯特劳斯创作的交响诗作品,以尼采的同名哲学著作为依据,结合作曲家的理解,对人类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直至尼采的超人学说进行了解说,作品分为日出、行板和赋格三部分。
2. 古钢琴
【答案】盛行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种类的统称,通常有楔褪键琴和羽管键琴
,形制较小,音量有限,适合室内演奏; 羽两种。楔褪键琴用铜楔击弦发音,又称“击弦古钢琴”
,形制大型,多有两层键盘,发音洪亮,音色清脆,管键琴用羽管拨弦发音,又称“拨弦古钢琴”
在巴洛克时期常担任通奏低音乐器。古钢琴在18世纪晚期逐步被近代钢琴所取代。
3. 弗罗托拉
【答案】弗罗托拉(frottola )于15世纪末产生在意大利北部,它是一种与当时法一佛兰德斯乐派的复调音乐不同的世俗音乐体裁,其在音乐上,采用分节歌形式,词曲按音节处理,节奏鲜明; 在织体上,属于非对位式织体,通常作四个声部的和弦式处理,其中高声部由人声演唱,另外三个声部由乐器演奏; 在内容上以表现爱情和具有讽刺意味的世俗内容为主。
4. 《天鹅湖》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四幕芭蕾舞剧,剧情取材于民间传说: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誓言拯救奥杰塔,但又险些被伪装成奥杰塔的恶魔女儿所迷惑,最终王子杀死恶魔,奥杰塔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偕好。舞剧用宏伟的交响音乐构思来构建,创造出“交响芭蕾音乐”的新体裁,为芭蕾舞剧音乐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
5. 潘德列茨基
【答案】波兰作曲家,1959年因获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而出名,成为二战之后波兰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对音色运用有丰富的想象力,最早尝试在音乐中加入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非乐音,《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出色使用音块手法而著称,其他代表作还有《路加受难曲》、《晨祷》等。
6. 格里高利圣咏
,是中世纪天主教会音乐【答案】罗马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由教堂唱诗班以拉最重要的体裁,它是无固定节拍、无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于《圣经》
丁文演唱,在日课和弥撒仪式中应用。附加段、继叙咏和教仪剧,是圣咏的衍生物,在9世纪以后得到发展。
7. 抒情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8. 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案】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活跃于维也纳一批德奥作曲家的总称,包括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在继承欧洲专业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堪称后世音乐的楷模,是18、19世纪之交的西方音乐高峰。
二、简答题
9. 简述舒曼和他的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述: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凭借着对钢琴语言的感舒曼(Robert Schumann , 1810~1856)
悟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艺术歌曲以及器乐曲等; 同时在音乐评论上,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谈到舒曼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他那位可敬可爱的妻子——克拉拉,她在生活上给予舒曼无微不至的关怀,执著不懈地支持丈夫的事业,显示了女性的伟大和一位音乐家对艺术崇高的奉献精神。
(2)代表作品:
①钢琴曲:《狂欢节》《大卫同盟曲集》《童年情景》《C 大调幻想曲》《交响练习曲》《蝴蝶》和《a 小调钢琴协奏曲》。
②乐队作品:四部交响曲。
③声乐曲: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
(3)艺术成就:
①舒曼在钢琴音乐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浪漫情怀,如《童年情景》《a 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②他在艺术歌曲领域的地位仅次于舒伯特,创作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杰作,他的艺术歌曲常常以女性为主人公,采用爱情题材进行创作,对女性的心理描写尤为精致,旋律富有诗意,钢琴伴奏地位突出。
③作为音乐评论家,舒曼在1834年创建了《音乐时报》和“大卫同盟”组织,以此作为宣扬浪漫主义观念的平台,抨击艺术上墨守陈规、庸俗无味的观点,并向公众推荐了许多“千里马”如肖邦、勃拉姆斯等,他是乐坛上独具慧眼的“伯乐”。
10.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答案】复调音乐始于9世纪的奥尔加农,12世纪出现了装饰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13世纪产生了经文歌和卡农曲等,直到14世纪出现了对位法,复调音乐才进入规范化时期,这一时期与法国“新艺术”相对应,可以在马肖的作品和意大利牧歌中看到三声部复调的形态; 15~16世纪复调音乐进入声乐复调的盛期。我们可以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5世纪初):
,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勃艮第乐派(Burgundy )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后期):
,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 佛兰德斯乐派(Flemmich School)
(3)第三阶段(16世纪中叶):
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第四阶段(16世纪下半叶):
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 •加布里埃利、G •加布里埃利。
11.怎样区别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
【答案】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有一定的发展,但宗教音乐仍为主流音乐文化,它们在发展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加以区别:
(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 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
(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 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即兴成分居多。
(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 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哑调式。(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他一切乐器; 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
12.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
【答案】(1)佛罗伦萨歌剧:
,由于该①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Dafne )
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
(Euridice )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②早期歌剧的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
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2)罗马歌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