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630化学综合之分析化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 )的特点。
A. 绝对灵敏度高且基体效应小 B. 绝对检出限低但重现性差 C. 原子化效率高但背景干扰小 D. 化学干扰少但基体效应大 【答案】B
2. 在
法测铁中,一般使用硫酸而不是盐酸来调节酸度,其主要原因是( A. 盐酸强度不足 B. 硫酸可以起催化作用 C.
可能与
反应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C
3. 以下关于固相的析出判断无误的为( )。
A. 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结晶 B. 沉淀和晶体能够同时生成 C. 析出速度慢产生的将是沉淀 D. 与析出速度无关 【答案】A
4. 化合物中,质子分裂为( )个峰。
A.1 B.2 C.3 D.4
【答案】C
5. 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即为置信区间B.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即为置信区间
C. 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 D. 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
)。
【答案】A
6. (多选)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不对称的是( )。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只有时,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才对称。
7. 欲配制pH=9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弱酸或弱碱的盐为( )。
A. B. C. D. 【答案】B
8. 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B
D.
【解析】因为共平面性越好、离域电子数越多,荧光量子产率越大。A 和C 共平面性差,几乎没有荧光,B 、D 由于苯环之间有氧桥键连接,共平面性很好,所以B 、D 都有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但由于B 的一OH 和一COOH 发生电离,形成
和
负离子,离域电子数增加。
而D 没有电离,离域电子数相对较少。所以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B 。
9. (多选)在进行晶型沉淀时,沉淀操作应该( )。
A. 不断搅拌、慢慢加入沉淀剂 B. 在较稀的热溶液中进行 C. 沉淀后放置一段时间过滤 D. 沉淀后快速过滤 【答案】ABC
【解析】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1)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沉淀;(2)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3)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沉淀剂;(4)进行陈化。
10.发射光谱法基本定量公式
A. 试样组成 B. 光源类型 C. 谱线的自吸 D. 感光板性质 【答案】C
其中b 值与下列( )因素有关。
二、简答题
11.在气相色谱法中当下述参数变化时塔板高度有何变化?色谱峰是否会变窄?
(1)流动相流速增加; (2)提高色谱柱温度; (3)增大分配比。
【答案】(1)针对流动相流速增加,根据速的增力,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缩短,色谱峰变窄。
(2)当流速不大不小时,分子扩散项B 是主要影响因素,这时在快速气相色谱中,传质阻力项C 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下降。另外,柱温升高,组分挥发性增加,在柱中停留时间缩短,色谱峰变窄。
(3)增加分配比,
要下降,H 降低,而增加分配比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延长,
色谱峰变宽,所以一般选k 在1-10之间。
12.什么是化合物的生色团?
【答案】生色团是指含有电子的化学键和基团,它们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能产生吸收带。
13.t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是无限次测量数据的分布规律,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对随机抽得的样本进行有限次的测量。当测量数据不多时,总体标准偏差是不知道的,只好用样本标准偏差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情况。用样本标准偏差代替总体标准偏差,必然引起正态分布的偏离,这时可用t 分布来处理。
14.在系统分析中,分出第三组阳离子后为什么要立即处理第四组阳离子的试液?怎样处理?
【答案】
分出第三组阳离子的试液含有大量的
的方法是:将试液用HAc 酸化加热煮沸,以除去
15.数据处理对分析化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
则使部分
生成难溶解的硫酸盐,影响分析,所以要立即处理含有第四、五组阳离子的试液。处理
柱温升高H 增加,
柱温升高H
,流速变化有一最佳值,而随着流
【答案】分析工作者不仅要对试样进行测定,还需根据实际要求,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