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内分泌和代谢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69岁,因“双下肢麻木、发凉3年”来诊。患者丧偶独居。吸烟。糖尿病病史12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约10mmol/L。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有间歇性跛行,无静息痛。高血压病史12年。查体:BP148/90mmHg;10g尼龙丝触觉减退,踝反射减退,两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右足底见胼胝,足无畸形,趾间真菌感染,双下肢轻度水肿。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措施中优先考虑的治疗手段包括()

A . A.应用胰岛素降糖,加强血压控制
B . 血管内介入治疗
C . 局部外用敷料
D . 静脉应用前列地尔,α-硫辛酸
E . 自体干细胞移植
F . 抗生素

患者女,60岁,因“多尿、口干、多饮9年,右足底刺伤后红肿、流脓2周,右足第2足趾变黑5d”来诊。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查体:右足底中部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压痛不明显,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足第2足趾变黑,余趾色泽稍暗。空腹血糖14.1mmol/L。患者入院后应常规行() A.下肢动脉血管彩超。 B.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C.足X线片。 D.经皮氧分压测定。 E.足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 F.肌电图检查。 G.足底压力检查。 患者女,60岁,因“多尿、口干、多饮9年,右足底刺伤后红肿、流脓2周,右足第2足趾变黑5d”来诊。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查体:右足底中部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压痛不明显,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足第2足趾变黑,余趾色泽稍暗。空腹血糖14.1mmol/L。下肢血管彩超:闭塞性动脉硬化;右足背经皮氧分压<30mmHg;足X线片:骨髓炎改变。下一步应优先采取的检查有() A.如无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DSA。 如有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MRA。 足MRI。 创面的探针探查。 足99mTc骨扫描。 ABI检查。 111In-标记的白细胞扫描。 患者女,60岁,因“多尿、口干、多饮9年,右足底刺伤后红肿、流脓2周,右足第2足趾变黑5d”来诊。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查体:右足底中部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压痛不明显,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足第2足趾变黑,余趾色泽稍暗。空腹血糖14.1mmol/L。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措施应包括() A.胰岛素降低血糖。 应用扩张血管、活血化淤药物。 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 局部组织彻底清创。 局部应用合适敷料。 血管旁路移植或介入治疗。 立即行患足的截肢手术。 高压氧治疗。 患者女,52岁,因“多食、消瘦3年”来诊。患者近3年无明显原因出现易饥、多食伴体重下降。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15kg,并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腹泻多不伴腹痛,粪溏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该患者诊断为糖尿病,结合该病例,可以应用的治疗包括()(提示: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4.9mmol/L;粪常规无异常。消化道造影: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 A.控制血糖。 维生素B族。 调整饮食。 改善循环制剂。 止泻药物。 抗生素治疗。 患者女,52岁,因“多食、消瘦3年”来诊。患者近3年无明显原因出现易饥、多食伴体重下降。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15kg,并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腹泻多不伴腹痛,粪溏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患者目前应考虑的疾病有() A.慢性胃炎。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硬化。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肿瘤。 患者男,69岁,因“双下肢麻木、发凉3年”来诊。患者丧偶独居。吸烟。糖尿病病史12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约10mmol/L。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有间歇性跛行,无静息痛。高血压病史12年。查体:BP148/90mmHg;10g尼龙丝触觉减退,踝反射减退,两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右足底见胼胝,足无畸形,趾间真菌感染,双下肢轻度水肿。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措施中优先考虑的治疗手段包括()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