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题库>皮肤科题库

问题:

[单选] 一般认为,参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哪型变态反应()

A . Ⅱ型
B . 非变态反应
C . Ⅰ型
D . Ⅳ型
E . Ⅲ型

变态反应性药疹特点下列哪项描述错误() 只发生于少数对药物过敏者。 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毒理作用无相关性。 一种药物可引起多种形态的皮疹,不同药物可引起同一种皮疹。 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后才出现药疹。 病情轻重与药物的剂量相关。 患者男性,30岁。右眼上睑结膜近穹隆部见结膜肉芽肿,伴有下颌下腺淋巴增大,活检提示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生,见较多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此时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睑板腺囊肿。 睑腺炎。 腺病毒结膜炎。 Parinaud眼腺综合征。 巨乳头性结膜炎。 药疹初次发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1~5天。 4~20天。 3~7天。 7~8天。 4~10天。 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更可靠的还是健全()机制。 A、科学决策。 B、民主决策。 C、依法决策。 D、决策程序。 血管性水肿特点包括下述各点,除了() 凹陷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 好发于眼睑、包皮等。 痒不剧。 遗传性引起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低或无活性致。 一般认为,参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哪型变态反应()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