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答案】B
【解析】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解析】B 项,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表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3. 在生产关系结构中,决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 交换关系
C. 分配关系
D. 消费关系
【答案】A
【解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历史上依次经历的五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适应,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类型,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性质; 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由于具体形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也有不同特点。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5.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
A.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C. 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 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
A. 永恒不变的
B. 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 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答案】C
【解析】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有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会对人的本质发生影响,同时在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变化,人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因此,不同时代的人类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层或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7. 劳动过程是( )。
A. 人与自然的事物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问的相互影响过程
【答案】A
【解析】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即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它是劳动的一般性质与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8. 对“实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并将其提升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党的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列宁
D. 江泽民
【答案】A
【解析】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毛泽东改造发展之后,“实事求是”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
9. “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是( )。
A. 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科学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与手段的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把目的理解为人在思维中对活动的结果,人在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手段。创造手段和使用手段是人的本质的特点。手段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体现,又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人是目的,也是手段。”
10.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是( )。
A. 发扬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本
B. 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
C. 高扬人的主体精神
D. 反对科学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更应该注重“非理性”,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价值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