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模型不确定下的中国最优利率规则研究

关键词:模型不确定,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最优利率规则

  摘要



在我国持续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但由于转型经济的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传导渠道乃至作用机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在现有货币政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放松确定性等价的假设,研究模型不确定下我国最优利率规则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面临的五种主要的不确定性。(1)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面临统计数据的统计误差和统计时滞。(2)我国面临的经济外部冲击日益多样化。(3)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运行内在机制还不为人所完全了解。(4)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5)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形成机制不同。

第二,将货币政策成本传导渠道作为案例来说明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本部分除了证实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成本渠道外,更重要的是说明了由于人们对货币政策环境的不完全了解,建立模型时确实存在模型不确定,有必要进行模型不确定下的利率规则研究。

第三,全文把模型不确定分为滞后阶数不确定、模型参数不确定以及模型系数不确定三种情况。滞后阶数不确定是指模型参数的滞后阶数不确定。模型参数不确定包括两个方面:模型参数的滞后阶数不确定,模型参数个数不确定。模型系数不确定包括三个方面:模型参数的滞后阶数不确定、模型参数个数不确定以及模型系数的时变性。

第四,在模型不确定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央行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考虑资产价格波动与央行偏好有关。考虑资产价格的最优利率规则与不考虑资产价格的基准利率规则在不同央行偏好下各有优点。当央行的利率平滑偏好较小时,考虑资产价格的最优利率规则优于不考虑资产价格的利率规则;反之亦然。

第五,在模型不确定背景下,研究时变泰勒规则对我国的适用性。时变泰勒规则能够很好的刻画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轨迹。央行预期方式的变化规律与央行实际货币政策操作相一致。当通货膨胀率较低、经济运行平稳时,这时只需要根据历史宏观数据进行决策即可。当通货膨胀率较高、经济过热时,央行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进行预测并以此来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