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见于( )。

A. 《周礼》

B. 《商君书》

C. 《管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管子》立正篇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强调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最典型的农耕聚落遗址是( )。

A.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陕西岐山风雏村遗址

D. 西安半坡村遗址

【答案】A

【解析】木骨泥墙房屋实例以西安半坡村和陕西临潼姜寨最具代表性。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二者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其中的“大房子”是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议事的地方。

3. 下面哪座城市被称为“斗城”?( )。

A. 周镐京

B. 秦咸阳

C. 汉长安

D. 唐长安

【答案】C

【解析】汉代在渭水南岸建长安城,涵括了秦代未毁的部分宫殿。受地形限制,城市的外轮廓曲折、附会为北象北斗,南象南斗,俗称“斗城”。全城面积36km2, 有城门12座,城内有八街

九陌,五座宫城,168闾里。

4. 图示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位于( )。

A. 福建、广西、辽宁

B. 福建、广西、山西

C. 广东、贵州、山西

D. 福建、贵州、辽宁

【答案】B

【解析】图中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为:福建永定土楼,广西黎平侗寨鼓楼式风雨桥程阳桥,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商君书》提出的城市规划思想?( )。

A. 城乡关系

B. 政策法规

C. 区域经济

D. 交通布局

【答案】B

【解析】《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宄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6. “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近代调查研究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其创办人是( )。

A. 梁思成

B. 刘敦桢

C. 朱启钤

D. 杨廷宝

【答案】C

【解析】1925年,朱启钤与陶湘、孟锡钰倡议成立“营造学会”,他私人出资,以他在北京的寓所为学社社址,旨在研究建筑文献和中国传统建筑式样。1930年2月,“营造学会”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发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7. 高台式楼阁中用于登临眺望的结构层称为( )。

A. 平坐

B. 方城明楼

C. 天宫楼阁

D. 勾阑

【答案】A

【解析】A 项,高台式楼阁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座。B 项,方城明楼为陵墓地宫上的碑亭、马道等建筑形制。C 项,天宫楼阁为内檐装修中藻井的高级做法,排列宫室木样类建筑模型等于升起的天花之中,模拟神话世界情境。D 项,勾阑,即栏杆;栏板、勾片阑杆、寻杖栏杆,或鹅颈椅、飞来椅、美人靠、吴王靠等对应地方和时代营造方式的称谓。

8. 帝王陵墓因山为坟始于( )。

A. 汉

B. 南北朝

C. 唐

D. 宋

【答案】A

【解析】汉代已经出现了因山为陵的帝陵,汉文帝的霸陵的因山为陵,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目的防日后被盗曲,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的帝陵墓。

9. 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建筑遗址是在何地( )。

A. 余姚河姆渡

B. 临潼姜寨

C. 郑州大河村

D. 辽宁牛河梁

【答案】A

【解析】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浙江佘姚河姆渡的干阑木构被誉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可以说,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10.近年来在北京由外国建筑师设计了:国家大剧院、奥运会主体育场和CCTV (中央电视台)大楼,他们分别是( )。

A. 法国的安德鲁,德国的赫尔佐格,英国的福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