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706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情感
【答案】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2. 政党政治
【答案】通常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专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而广义的政党政治则是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3.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
发展过程:这一努力肇始于19世纪30一一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一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实质及特点:
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力一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体现在:
a. 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b. 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c. 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d. 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e. 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
f. 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4.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流派,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5.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它小同于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集团等概念。从社会利益关系方面来看,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建立在多种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关系基础上的组织和制度形态; 从政治权力的作用来看,政治权力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政治决策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使得人民要求以特定的社团组织方式向政治权力表达自己的特定利益和要求,进而通过政治权力实现人民的利益; 从政治权利的作用来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组织体现。
二、简答题
6.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有哪些类型?
【答案】多党制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国家中,由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那个政党单独执政,或以某政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成为执政党,未参加政府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主要有西欧、北欧绝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摆脱殖民统治的一些民族独立国家。
在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因政党结构的差异执政方式亦有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这种类型下的政党体制的特点是:
①政党数量多;
②各政党往往分化成阵线分明的左右两大阵营,轮流执政;
③政权的更替往往取决于第三党的结盟政策。
这种类型的国家以德国和第五共和国时期的法国为典型。德国也是这种两极化的多党政治的典型国家。统一后德国仍旧保持着基民盟一一基社盟与社民党为两极的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2)多元并存的多党制。在这种政党体制下,任何一个政党在选举中都很难单独获得绝对多数席
位。政府一般都是联合政府,反对派也组成联合阵线与之相抗衡。实行这种多党制的国家有意大利、瑞士、芬兰和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法国。
多元并存政党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执政,其次是政权更迭频繁。但政权不稳并不意味着政治不稳定。法国经历了第三、第四共和国的频繁倒阁,第五共和国宪法孕育而生,促成了两极多元的政党体制,保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而意大利虽然政府频繁更换,但内阁主要成员保持了相对稳定。
(3)一党独大的多党制。在这种多党制中,也存在多个政党,但其中一个政党在该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可以单独执政,而其他政党处于在野党地位。典型的例子就是1955-1993年的日本自民党执政期。
在理论上日本仍应属于多党制的一种。事实上日本自民党是“党内有派”,派系之间的斗争并不亚于政党之问的斗争,只不过是在自民党一党的旗号下,党内不同派系之间的竞争和轮流执政代替了其他国家的政党之问的竞争和轮流执政。
存在一党独大类型的国家还有印度国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及墨西哥革命制度党。
7. 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有哪些?
【答案】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包括:
(1)内部动因:
内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和知识信息流量的增加等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流量的扩大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现代公民愈来愈意识到政治系统与自身福利的内在相关性,并相信自己能够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而采取行动,改变政治系统于己不利的政策输出。研究表明,社会成员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受过较多教育的人更能意识到政府的影响,对政治信息的认知水平更高,掌握更多的政治信息,更有兴趣和能力参与各种组织,讨论政治事务。
(2)外部动因:
外来政治文化成分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政治体系的异质性,与特定政治体系相对应的政治文化必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这样,外来政治文化的某些元素常常会破坏原有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之间的平衡,以致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都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重新建立两者问的和谐。这一过程往往充满曲折,并需要相当长的时问,才可能完成。
8. 简述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
【答案】从国际比较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艘影响政治参与的卞要因素是:
(1)制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公民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参与政治活动的,制度本身界定了参与政治的资格、形式、范围等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尽管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与一国政治体制是否提供充分、平等的参政形式和渠道相关,但一国社会制度的性质与公民参与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社会困素。西力一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较发达社会的政治参与受到包括教育、收入、职业团体、性别、年龄、宗教、人种、地区等方面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