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09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充分就业

【答案】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可以迪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

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2.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3.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

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 反之,当经济处十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各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二、简答题

4.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 )而不是y=c+i+g+tr +(x-m )?

【答案】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政府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造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

5. 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此乘数会变小?

【答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与封闭经济相比,不仅出口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发生了变化,而且投资、政府支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也都发生了变化。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

加的倍数是,由于边际进口倾向; 在开放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大于零小于1,所以

,即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

三、计算题

6. 生产函数为

(1)求人均生产函数。 。

(2)忽视技术进步,求稳态经济下人均资本水平,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水平。

(3)求经济黄金律时期的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水平。

【答案】(1)由生产函数,可得人均生产函数为:

(2)设人口增长率为n ,储蓄率为s ,折旧率为

,即有

因此,求得人均资本水平:

则人均产量为:

人均消费水平为:; 。

,人均消费水平为c ,

则稳态经济条件为。 ;

(3)黄金律水平意味着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从而有

求解得人均资本存量为:

从而人均产量为:

人均消费水平为:。 ; 。 ,即:

7. 假设政府减税500亿元,暂时不考虑挤出效应,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1)减税对总需求的最初影响有多少?

(2)这种最初影响之后额外的影响有多少? 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有多少?

(3)与政府支出增加500亿元相比,减税500亿元的总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因为不考虑挤出效应,所以减税对总需求的最初影响只影响到消费需求。

政府减税使得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即△Y 1=500,可得△C=0.8x△Y 1=400,即减税的最初影响是使总需求增加400亿元。

(2)由边际消费倾向β=0.8,税收乘数

即减税的最初影响之后的额外影响是使总需求再增加1600亿元,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是使总需求增加2000亿元。

(3)△g=500,政府支出乘数,则有:

即政府支出增加500亿元,将使总需求增加2500,比同等数量的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多500亿元。

,故可得:

四、论述题

8.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答案】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有:

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

根据奥肯定律,有:

将②式代入到①式,替换掉(u-u*)后得: e e e 用P-P -1代替π,用P -P -1代替π,这里P 为当期价格水平,P -1为前一期价格水平,P 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