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病例分析和用药实践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后心悸20余年,下肢水肿、气促1个月”来诊。患者于20余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发病程度轻重不一,重时伴有气促,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患者因下肢水肿、气促入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入院拟行手术。用药史:1个月前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血压118/64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增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病,极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反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Ⅱ级。治疗:
①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
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
③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口服;
④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口服。

提示患者在入院后第10日行二尖瓣置换(机械瓣)+三尖瓣成形术+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开始进行抗凝治疗的时间及抗凝治疗的原因分别是()

A . 术后24~48小时;机械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容易激活凝血机制而导致血栓形成
B . 术后72~96小时;术后因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以及机体处于低凝状态,可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C . 术后24~48小时;瓣膜影响血液系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等
D . 术后72~96小时;术后患者因纤溶系统受损,有出血倾向,需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E . 术后96~120小时;术中失血及体外循环患者血液中凝血因子、血小板数量质量均受损,可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F . 术后96~120小时;术后患者因纤溶系统受损,有出血倾向,需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销售、调运时实施检验,其目的是()。 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 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为政府机构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隐睾的危害,下列哪项是罕见的() 造成不育。 隐睾恶变。 睾丸扭转。 造成心理上不良影响。 造成两性畸形。 下列属于柱状上皮的器官有() 口腔。 鼻腔。 胃。 支气管。 子宫内膜。 春温,热盛迫血证,如兼斑色紫赤,可用下列何方治疗() A.犀角地黄汤加大青叶、玄参、丹参、紫草。 B.犀角地黄汤加升麻、浮萍、葛根。 C.犀角地黄汤加蒲黄、侧柏叶、茜草、白茅根。 D.犀角地黄汤加金汁或人中黄。 E.犀角地黄汤加生石膏。 判断胎儿肾成熟度检查的是() 蛋白质测定。 葡萄糖测定。 胆固醇测定。 肌酐测定。 钙测定。

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后心悸20余年,下肢水肿、气促1个月”来诊。患者于20余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发病程度轻重不一,重时伴有气促,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患者因下肢水肿、气促入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入院拟行手术。用药史:1个月前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血压118/64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增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病,极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反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Ⅱ级。治疗:
①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
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
③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口服;
④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口服。

提示患者在入院后第10日行二尖瓣置换(机械瓣)+三尖瓣成形术+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开始进行抗凝治疗的时间及抗凝治疗的原因分别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