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17外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______。

【答案】赫塔·米勒。

【解析】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走》、《光年之后》、《行走界线》与《河水奔流》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2. 莫里哀在讽刺喜剧______中塑造的主人公是答尔丢夫。

【答案】《伪君子》

【解析】莫里哀的讽刺喜剧《伪君子》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则,最后真相败露,锒铛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 苏联文论家巴赫金从______的小说创作中提炼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

【解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二、名词解释

4. 俄狄浦斯王

【答案】《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人跟命运的冲突。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俄狄浦斯王》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

5. “大学才子派”

【答案】“大学才子派”是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统称。他们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较深的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修养。他们将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民间戏剧等各种戏剧形式融为一体,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剧作,为英国民族戏剧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准备了条件。其代表人物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6. 连歌

【答案】连歌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日本的“歌”着重文句的堆砌和趣味。文句的堆砌讲

,究附句的巧妙衔接,其中最典型的,首推“连歌”连歌最初是一种由两个人对咏一首和歌的游戏,

始于平安时代末期。连歌作为和歌的余兴而盛行于宫廷,后又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日本连歌的集大成者是二条良基和宗祗。连歌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创作,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其转折纯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时也使得连歌能从凝滞的偏重感情的倾向中摆脱出来。连歌的第二个特征是即兴创作。

7. 叶芝的“面具”理论

【答案】叶芝的“面具”理论是叶芝艺术创作和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人的智能再创造是外部命运的对立面,“而我所谓的‘面具’是出自其内在本质的一切的情感的对立面。”面具是情感的再创造,即反自我。叶芝认为自我只有找到且自觉地模仿反自我,人格才有可能发展完善,而且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所创造。“假如我们不能想象自己与自己不同,尝试充当那第二自我的话,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强加一条戒律,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接受一套。因此主动的品德与被动接受一种规则不同,是做戏似的、有意识的表演、戴着面具。”

8.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 40年代,在60年代达至高潮。它在植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验,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贫穷落后的现实融为一炉,在故事情节中夹杂着神话传说、奇迹梦幻等超自然因素,运用现代主义文学象征寓意、联想暗示、时序颠倒等表现方法,展现一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文学世界,以此来表现拉丁美洲的独特现实,探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哑斯、占巴的卡彭铁尔和墨西哥的鲁尔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最杰出的代表作。

9.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

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三、简答题

10.为何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答案】普希金耗费了8年的时间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完成了其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从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它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典范之作。通过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个“多余人”形象,普希金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使得这部作品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叶甫盖尼·奥涅金》首先是一部社会生活小说

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地主贵族的社会生活,还简洁地描绘了俄罗斯的民族习俗。莫斯科、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花花公子出入其中的剧院、舞会、招待晚会、时髦餐馆等寻欢作乐的社交场所,贵族的家庭生活,地主园林里农奴少女的劳动,圣诞节的民间占上,农民的日常生活,俄罗斯乡村的美丽风光,无不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得到形象、生动的描写。

(2)塑造了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概括性地反映了社会的时代和精神特征

这部诗体小说刻画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像奥涅金这样的徒有聪明才智、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爱情中也遭失败的贵族青年,在当年的俄罗斯是很多的,所以这一文学形象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普希金揭示了这一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典型地反映了俄国普通贵族青年的性格和精神特征。

(3)回答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都非常关心的知识分子出路问题

对奥涅金耽于幻想、自私自利、软弱逃避等性格特征,普希金揭示其社会根源,在对其内心苦闷寄予了同情的同时,也予以了严厉批判,指出了这类人物形象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与奥涅金形象相对立的,是普希金塑造的达吉雅娜形象,她是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形象。通过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形象的对比,普希金回答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都非常关心的知识分子出路问题,即与祖国、普通民众的密切联系,才是奥涅金摆脱忧郁仿徨的唯一途径。

11.《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描写美国梦的破灭?

【答案】《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的重点意义在于以盖茨比的追求和毁灭来表现“美国梦”的幻灭,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假实质。

(1)盖茨比的梦想

一是“发财梦”,二是“爱情梦”,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这两个梦对盖茨比来说是“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它是传统的美国梦的具体体现。

(2)美国20世纪的发展状况与传统的美国梦相悖

杰弗逊的《独立宣言》中宣扬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对自由、对幸福的追求权利,无论贵贱,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推崇那些靠个人奋斗而发达起来的人,不赞同那些靠继承上辈则富而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