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物流管理实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答案】对于企业而言,标杆法是企业真实地衡量自己的物流水平、找出自己物流作业及管理差距、提高物流作业及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运用标杆法评价及改进企业物流绩效的步骤如下:
(1)确定关键的物流绩效管理指标
围绕当前的企业战略,确定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主要指标。指标的设置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应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选择,把握住问题的重点和实质。
(2)确定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标杆
首先,企业可以考虑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内选择物流管理效率最高的企业作为标杆。如果本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物流管理效率并小是很突出,或者企业本身就是本行业中物流管理效率最高的企业,则有必要将标杆的选择范围扩充到其他行业最佳的企业。在选择标杆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信息的可获性,只有能够充分获得标杆企业翔实的资料,才能有效发挥标杆法的功效。
(3)确定企业物流管理绩效的真实水平及差距
企业通过对标杆企业及自身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确定自身物流管理的真实绩效水平,通过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比,明确差距所在,并找出差距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如何获得标杆企业有关物流管理的信息至关重要。商业期刊、报纸、互联网是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行业协会的有关统计资料也是了解标杆企业物流信息的重要来源。优秀企业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研讨会或举办讲座,这些会议与讲座也是了解有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4)制定物流绩效改进方案
针对阻碍物流绩效提高的各种原因,借鉴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制定缩小、消除乃至超越标杆企业绩效水平的实施方案,确定自己及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努力方向、改进重点及实施步骤。
(5)实施物流绩效改进方案并监控方案实施效果
按照物流绩效改进方案确定的步骤,企业改进内部物流作业及管理的流程,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物流活动或供应链合作伙伴本身进行优化,并落实相应的人、财、物支持,建立相应的报告系统,监控方案的实施情况,检查方案实施后的成效,并及时进行总结,以便于今后对物流绩效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2. 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才能实现与货主企业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的,货主企业方面又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
【答案】(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做法
为实现第二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确保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①实现物流功能的多样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其服务范围不能表现为某种单一的功能。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熟悉货主企业及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国许多第二方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或物资购销企业转型而来的,它们中不少虽然冠以“物流企业”的名称,但仍以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还未起步,不能提供多方位的物流服务。因此,实现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乃至全功能的转变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当务之急。
②与货主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外包的物流服务在其业务总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有的甚至构成其全部的业务内容,因此,长期赢得该项物流合同至关重要。鉴于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致力于与货主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与货主企业彼此信任,密切合作,在使货主企业的价值链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建立和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③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实现与货主企业的战略联盟,实现物流服务的综合化,需要建立与货主企业动态互联的信息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射频识别装置等,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整合自己的业务流程,融入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现与货主企业的信息共享,让货主企业能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与货主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降低物流费用。
④培养企业的物流人才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入手,尽全力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技术与方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⑤注重与货主企业的文化融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与货主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协调与沟通。不同的企业文化创造不同的企业理念,双方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能够有效和持久归根到底是双方员工之间的合作,能否接受代表不同企业文化的对方员工,直接影响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能否健康运作,只有良好的文化融合才能保证联盟的正常化和持久发展。
(2)货主企业的做法
在与第二方物流企业签订物流合同之后,企业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努力,致力于对第二方物流进行优化。
①密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
第三方物流合同的签订,使得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尤其当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是全功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时,更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
效率直接关系到其供应链总成本和响应速度,关系到其竞争的成败。有鉴于此,企业必须密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信守承诺,努力克服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
②强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不畅是许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首先应完善自身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建设,并强化基础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维护工作。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双方信息系统的有效兼容问题。在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物流合同后,双方应就信息系统联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深入调研、讨论,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③共同设计物流操作指南
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要求千差万别,企业实施物流外包,不能一包了事,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起就各项具体的物流活动进行详细讨论,确定合理的业务流程、信息沟通渠道,编制物流操作指南,供双方参考使用。物流操作指南能够使双方对口人员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步调保持一致,减少偏差与失误,同时,也为检验对方作业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动态的考核
货主企业应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费用等方面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对于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续签第三方物流合同; 对十某些方面未能令人满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物流合同的条款要求其限期整改:对于主要的条款未能令人满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应考虑更换物流服务提供商。
3. 精益生产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它对于生产物流优化有哪些影响?
【答案】(1)精益生产的基本框架
①精益生产的基本目标
精益生产以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为基本日标,这种基本日标通过生产的持续改进得以实现。精益生产认为,浪费主要分为七种,即过量生产的浪费、库存积压的浪费、空闲待工的浪费、无效搬运的浪费、产品缺陷的浪费、操作者动作的浪费、不必要的过程等。
②精益生产的基本手段
精益生产以精简为基本手段。为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精益生产要求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精简化,毫不留情地撤掉对产品增值不能做出贡献的环节,裁减冗员,实现纵向减少层次,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分布式平行网络的管理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柔性加工设备,减少非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使每个工人都真正对产品实现增值。通过大幅度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减少库存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
③精益生产的基本支柱
为达到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的目标,精益生产以准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团队工作法为基本支柱。
(2)精益生产对于生产物流优化的影响
看板管理是精益生产物流优化的核心技术。看板,是指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取货的依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