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自我意识”这一概念以来,自我意识问题开始引起很多心理学家的探讨,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意识问题进行探究,但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活动重视不够。本研究将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对象,探讨自我意识如何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期望有助于通过有效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意识,降低学生孤独感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西安某小学4至6年级儿童27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被试的一般资料、孤独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选取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经过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1.小学高年级重点班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孤独感水平并无明显的年级和性别的差异。
2.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行为、焦虑、合群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且在焦虑水平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在总分以及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除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外,心理健康总分及其余维度在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从四年级到六年级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水平呈显著地负相关,自我意识能有效的预测孤独感,即自我意识水平高的儿童,体验到较低的孤独感,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的儿童体验到较高的孤独感。自我意识中共有三个变量(合群、幸福与满足、躯体外貌与属性)进入了回归方程。
5.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地负相关,自我意识能有效的预测心理健康,除了自责倾向,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7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意识各维度中只有焦虑、合群进入了多元回归方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