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含自然辩证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定义及其关系?
【答案】(1)二者的定义
①解放思想的定义:
解放思想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实事求是的定义:
实事求是中“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指的是要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的结论。
(2)二者的关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等于随心所欲,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相联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当代科学技术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一一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3)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由科学技术革命所导致了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3. 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1)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②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2)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当然,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性质的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瓦解作用。
4. 事物变化的多向性有哪些表现?
【答案】事物变化的多向性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向的运动:
(1)单一水平的运动,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变化;
(2)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如化合物和有机体的分解,生命体的死亡以及一切机械的、光的、电磁的、化学的和生命的运动向热运动形式的转化;
(3)上升的运动,即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由简单向复杂的运动。其中,上升性在多向运动中占主导地位。
二、辨析题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力法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方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科学之科学”是旧哲学的传统说法,旧哲学认为哲学的对象包括整个世界,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夕,各门科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对象问题,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三、分析题
6. 材料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材料2
《百喻经》上说古代有一富人看到别人的二层楼房心里很羡慕,就请匠人给自己盖一座,可是正当工匠打地基,垒砖头建造第一层时,他却指责说:“喂,我要的是第三层,还是把第三层造起来吧。”
材料3
古代曾争论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粒谷在地上,会不会形成一堆谷?
请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材料1.2, 3中包含的哲学思想。
(2)分析材料2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3如何认识?
【答案】(1)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
②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材料1的观点符合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只要质变,否认量变的错误的观点。材料3的观点也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
(2)材料2这一笑话看似夸张,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类似错误。从第一层盖起是量变,最后变成三层楼房是质变。富人只要第三层,而不是从第一层盖起,是因为他小‘懂事物发展要从量变开始,其错误在于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3)对于材料3,如果孤立地看这一问题,只能是否定回答,因为一粒谷子不能构成一堆谷。如果从质量互变规律考虑就能构成一堆谷,因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一粒谷子和一堆谷虽有质的区别,但一堆谷毕竟是一粒粒谷子堆成的。
7.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由二者棍
合的政体。
一一摘自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问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材料1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坞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