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简答论述题

1. 如何预估报纸降价行为对其总收益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1)格降低对总收益的影响力

①即会因降低价格而提高销售量进而增加了总收益,又会因降低价格减少总收益。

②如果价格上升导致的总收益增加大于销售量减少导致的总收益减少,则总收益最终表现为增加。

③反之,则表现为减少。价格变动对总收益到底是提升作用大还是抑制作用大则要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规律

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

②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需求富于弹性),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 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单位需求弹性),价格上升或下降,总收益保持不变。

(3)报纸降价与利润

判断报纸降价与利润的关系要考虑报业二元产品市场的特殊性。降价对广告收入的影响对于降价策略能否带来利润的增加至关重要。要考虑降价对广告收入的影响就需考虑以下两个基本因素:

①降价对发行量的影响:报纸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而言,如果报纸富有弹性,则降价所引起的发行量增加的规模倾向于引起广告主的反应,有利于增加广告刊载量和提高广告价格,从而增加广告收入。

②发行量增加对广告主的影响:发行量在广告主广告决策中的权重。无论是从广告价格还是从吸引更多广告主上看,发行量都为广告主广告决策的一个基本考量维度。

2. 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答案】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在其《媒介经济学一一概念与问题》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兀产品市场中运作。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每一市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另一市场。”

自此,“二元产品市场”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成为传媒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图所示,

对报社而言,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同时参与了两个产品(服务)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3. 什么是公共物品?

【答案】(1)公共物品的含义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用性。其特征是,一个人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从享用它中得到的效用,并且不能排除他人的享用。

(2)纯粹的公共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消费的非竞用性、非排他胜。

①非竞用性

这是指一个人消费一种商品不一定就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或者说,在不需要增加该商品的提供成本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对它的消费。如灯塔、不拥挤的公路、没有坐满的剧院、广播电视信号等。观看电视节目。

②非排他胜

这是指即使一个人没有付费,也不会被排除在一种商品的消费范围之外。国家提供的国防不可能将一些公民排除在外。

4. 传媒无形资本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和影响力的资源。其中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和商誉。

(1)传媒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

①特许经营权

很多传媒机构以特许经营权吸收了巨额社会投资,壮大了传媒机构实力,进而在市场经营中提升了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

②名称、商标、品牌

传媒机构的名称通常在主管部门登记并获得唯一性保护。传媒名称、商标、域名具有占有权、排他权、转让权。

③著作权

即版权,是由于作者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而依法产生的权利。④网络

传媒拥有点线面并行辐射、纵横交错的网络,拥有更加庞大的受众群,拥有更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人际网络、企业网络。

⑤影响力

传媒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为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渠道烙印”。

⑥人力资源

传媒的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以及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媒体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媒

体重要的无形资产。

(2)传媒无形资产的内在联系

在所有无形资产中,知识产权是评价传媒机构的竞争力与创新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准。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名称权、形象权等。知识产权包括财产权利、精神权利,它不但能使所有者获得人身权利,如名誉权、荣誉权、署名权、商誉等,也能使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5. 什么是文化折扣? 结合实际谈谈传媒产业有哪些可以降低文化折扣的途径。

【答案】(1)文化折扣含义①这是指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之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那些不熟悉此种文化的受众的吸引力则会大大降低。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这即是文化折扣。

它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都可以导致文化折扣的产生。②简言之,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销往全球市场的媒介产品在价格上受文化折扣的支配。文化折扣随文化相关性的程度而变化。③文化折扣产生的原因。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 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

(2)降低文化折扣的方法

①吸纳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者。媒介产品中的明星无疑对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号召力。但明星亦有地域性,与消费者文化背景一致的明星更具亲和力。

②国际联合生产。国际联合生产是分属不同国家的多个参与者共同参与一部电视节目或电影的开发与制作,它正变成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生产模式。

③格式销售。格式销售是指成功节目观念的所有者将节目观念/节目设计理念出售给买方或授权买方使用。

6. 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是什么? 怎样理解“传媒产业的价值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答案】(1)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

①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不对称性越加剧,争夺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是,单纯的注意力资源凝聚并不足以产生对目标受众群体乃至社会的影响力。

②急邃变动的社会现实,呈爆炸态势的海量超出了人们头脑中“文化地图”的有效定义范围,人们强烈地需要专业人士为那些超出自己经验范围的新闻事件提供有关确定其意义方位的“文化地图”。要求媒体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

③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就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而言,广告与媒介内容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2)关于“传媒产业的价值本质是影响力经济”的理解

①学者喻国明认为,传媒对于市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其所凝聚的那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