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通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
,假借来记录“自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
己”的“自”。
2.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
,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3. 轻声
【答案】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例如“妈妈”、“桃子”、“里头”、“坐下”中的“妈、子、头、下”都读轻声。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4.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5.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6.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7.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8.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9. 章句
【答案】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小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10.语法功能
【答案】语法功能是指语法单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相互之间的组合能力。不同的语法单位,语法功能不尽相同。例如,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词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短语的语法功能是构成句子。语法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语法的规则,二是指关于研究语法规律的语法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词法指的是词的构造和形态的规则; 句法指的是词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11.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
【答案】(1)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 拮据
(2)叠韵词:灿烂 婆娑 婀娜 腼腆
(3)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
12.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②我虽然下决心要学好数学,成绩总是提高不了,老师也经常给我个别辅导。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④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⑤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仟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答案】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而且”。
②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应该把“老师也经常给我个别辅导”放到前面和“下决心”小句一起作条件。还应该在成绩前面加上“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错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⑤分句的顺承关系不对,应该先“克服困难”然后才是完成任务,应该调整2个分句之间的顺序。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 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不管”表示无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