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
【答案】委托——代理间题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二者的利益不一致甚至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形。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物,并支付给代理人相应的报酬。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与委托人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情况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委托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监视代理人的一举一动,即使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更何况,在许多场合,监督本身也许都不可能。因此对于委托人来说,如何确保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的问题就是委托一代理问题。
2. 假定某厂商的生产技术给定,在该生产技术下可以采用四种生产方法来生产2000单位产量,如表所示。
表
(1)请剔除表中无效率的生产方法。
(2)“生产方法B 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它所使用的资源总量最少,只有660单位。”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3)在(1)中剔除了无效率的生产力一法后,你能在余下的生产力一法中找出有效率的生产方法吗? 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在表中的四种生产方法中,方法C 显然是无效率的,应该首先被剔除。其理由是,将方法C 分别与方法A 、B 、D 相比较,方法C 使用的劳动量都是最多的,方法C 使用的资本量人于方法A 、B 但等于方法D ,所以,方法C 肯定是无效率的。
(2)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劳动和资本是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是不可以加总求和的。因此“资源总量为660单位”是一种错误的计算结果。
(3)在(1)中剔除了无效率的生产方法C 后,在余下的三种生产方法A , B , D 中,根据表中现有的数据,无法找出有效率的生产方法。
原因在于:①将这三种生产方法按D 、A 、B 排列,会发现劳动使用量是不断增加的,而资本使用量是不断减少的,这说明两种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直接判断哪一种生产方法是有效率的;
②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讲,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有效率的生产方法应该是生产成本最小的生产方法,也就是说,该生产方法能够实现给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这就不仅需要知道两种要素的使用
,而且还需要知道两种要素的价格,并据此计算出每一种生产方法的成本,即量(如表中的数据)
根据来计算余下三种生产方法的成本,其中成本最低的生产方法将是有效率的生产方法。
3. 简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答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拉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为:
(1)α和β分别揭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即
(2)根据生产函数表达式可以得到:
如果
如果
如果,则此时为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 ,则此时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则此时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
。 。 。 的主要特性。 是在经济分析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生产函数,其中Q 为产柯布—道格量,L 和K 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 、α、β为三个参数,其中特别地,当时,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满足欧拉定理,即
4.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案】(1)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即
要素生产的所有商品中都相等,即
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 。 。 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种投入③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5.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答案】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 形,但二者形成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即SAC 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
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 型。
(2)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己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6. 由于公共物品不存在市场交换,因而能否认为公共物品可以任意定价?
【答案】不能这样认为。
由于公共物品是政府花钱或投资提供的,因此可用政府在公共物品上的投资量表示该物品的价格。如果把公共物品数量画在一个坐标轴的横轴上,把价格画在纵轴上,同样可以画出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才是最优投资量。
如果实际投资量高于最优投资量,公共物品就会供过于求,它表示该公共物品不能被有效利用。假定把政府本身看作公共物品,政府供过于求的实际就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差。相反,如果公共物品投资过少,即投资量低于最优投资量,则公共物品就会供不应求。例如,城市道路投资不足会造成交通拥挤、道路堵塞。可见,公共物品不可以任意定价。
二、计算题
7. 假设某特定劳动市场的供需曲线分别为DL=6000-100W, SL=100W,请问:
(1)均衡工资为多少?
(2)假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元,则新的均衡工资为多少?
(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元税收由谁支付?
(4)政府征收到的税收总额为多少?
【答案】(1)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L=6000-100W,供给曲线为SL=100W,由DL=SL得,均衡工资W=30元。
,(2)当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元,劳动供给曲线为SL 1=100(W-10)由DL=SL1
得,新的均衡工资W 1=35元。
(3)W 1-W=35-30=5元。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元税收,工厂和工人各承担了5元。
(4)对单位劳动征税后,劳动供给量SL 1=100×35-10=2500,政府征收到的税收总额为2500×10=2500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