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大学文学院616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答案】《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即《麦克布莱德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月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 李普曼

【答案】李普曼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舆论》、《自由与新闻》等论著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的概念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版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李普曼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3. 传播学研究问卷的构成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中,多数问卷的提问项目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①基本项目,内容包括答卷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家庭人口等。了解这些内容主要是为掌握调查对象的背景,以便在数据分析时作参照。②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可以作为分析的辅助材料加以使用。③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问卷的核心部分。

4. 流言

【答案】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流言的发生有两个特点:

①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

②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暖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5. 传播效果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1)在微观方面,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2)在宏观方面,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二、论述题

6. 选取适当的角度,结合实际谈谈大众媒体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国家如何对战争报道进行控制。

【答案】媒介与战争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联系,自从20世纪初传播学早期效果研究“子弹论”诞生后,人们开始认为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如同子弹击中躯体一样可以引起直接反映,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特别是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功的战时宣传对协约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更是大大增加了人们在战争中对大众媒体的迷信,一度认为宣传战和心理战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对早期战争与媒体关系的全面总结。

随着传播理论的发展,“效果有限论”和“社会宏观效果研究”的开展,人们虽然已经摒弃了“传媒决定论”的战争观念,但是无论是美国70年代的反战宣传对越战的影响,还是最近美伊战争中美国先期的大规模造势都无疑证明了大众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是重大的,下面就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大众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大众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①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己方的国际舆论。

战时状态下,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揭露或驳斥对方,宣传我方主张,争取国际舆论同情; 向对方传递一些颇为微妙的意图和决策,推动或促进谈判,都是大众媒体在战争中的独特作用。在美伊战争中,美军绕开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实施打击,遭到许多国家对这场战争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的质疑,美军为了营造良好的战争氛围、树立起自己在战争中的正面形象,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把战争的性质说成是“正义的解放战争”,称自己是“行使正当的执法权”,并且发布大量关于伊拉克暴政统治和恐怖事件的报道,力图通过媒体的力量扭转战争的性质,取得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氛围。

②激发己方军队的十气。

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实现:a. 传媒宣传树立敌方恶劣形象以激发己方军队士气,使之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战斗,在美伊战争中,伊总统萨达姆就被报道成“暴君’,、“独裁者”,而伊方媒体则将美军士兵描述成“喝烈酒、吃猪肉和缥妓”的外国侵略者。b. 通过报道敌方暴行来激发己军

的士气,俄罗斯在反车臣恐怖主义时,就在国家电视台播放车臣恐怖分子砍下4名西方记者的头放在雪地上和法国记者被割下手指的实况录影,以此来激发反恐情绪。

③瓦解敌军斗志。

这是大众媒体在反宣传战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描写战争的暗淡前景、散布感伤主义和失败主义情绪,来消解对力一军士对上层的信任、瓦解敌军斗志、破坏敌军稳定,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战争局面。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美国媒体多次报道“己擒获萨达姆’,、“伊军在前线不战而降的消息”,这些报道先不论其是否真实,其目的无疑是力图通过媒体的大量宣传来瓦解敌军斗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中媒体的作用更加重要,与以往配合性角色相比,更多的成为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美伊战争中,媒体已被纳入了战略体系之中,政府对传媒的使用是精心谋划的,与军事行动紧密配合。从先期对伊拉克政府和萨达姆“失道”的大量宣传,以“先发制人”战略的顺利实施,到战争中把媒体战场与军事战场紧密结合,每一次军事打击过后都会有体现政府意图的相关报道大量涌现,充分体现了媒体报道已被纳入战略体系,成为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播行为。

(2)国家对战争报道的控制

大众传媒利用是否得当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战争由“总体战”向“信息战”转变的现代战争中尤其如此。所以各国政府在战争中都不能对大众媒体放任自流,总是采取严格的控制以使媒体报道符合国家利益,这种控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①政府对战时新闻的硬性监管。

主要指依靠行政、法律手段实行强制性管制,通过各种战时法规,强化对传媒自由的限制,严格实行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和保密制度。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和军方第一次建立了联合报道制度和战时审查制度,允许并组织记者随军采访,同时加以限制和审查;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国防部则制定了“随军采访规则”,其中列举了14项允许报道的内容和28项禁止报道的内容,比如未公开的军事设施名称、部队的具体位置、作战计划、敌方电子战效果不得报道等。这是一种保护式的手段,目的是通过对新闻内容的“把关”滤掉不利于己方的信息。

②政府对传媒的软调控。

这主要指政府控制强大的公关网络和信息来源,让自己成为国内舆论和新闻信息的源头,通过给媒体“设置议程”的方法来实现对传媒的调控,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手段。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白宫、国务院、国防部、多哈前线指挥部的新闻发布现场,就成为最主要的战时新闻、舆论信息源,大众传媒通过政府得到的最主要信息必然与政府对战争报道的需要一致,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意图,从而为本国军方作了最大程度的宣传和战争动员。总之,大众传媒在现代战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国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战争报道加以控制,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使其国际影响向着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7.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有哪些? 请对这些争论加以论述。

【答案】在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中,存在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己经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