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精神卫生中心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米尔格拉姆的研究中,同盟者( )。

A. 将遭受中等的电击

B. 将遭受剧烈的电击

C. 实际上并不遭受电击

D. 仅遭受轻微的电击

【答案】C

2. 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

A 反应类型

B. 反应时

C. 正确率

D 信心评价

【答案】B

【解析】内隐联想测验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

3. 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 )。

A. 形容词检表法

B. 时间抽样法

C. 情绪诱导法

D. 刺激反应法

【答案】B

【解析】情绪的常用实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刺激反应法和情绪诱导法。刺激反应法是通过外部的刺激与反应来推断个体的内部情绪,这种方法只能研究情绪本身,无法研究情绪变量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对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的方法是情绪诱导法。

4. 在唐德斯(F.C.Donders )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 、B 、C 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简单反应时(RT A )仅包括基线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RTc )包括基线反应时和分辨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时(RT B )包括基线反应时、分辨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因此,选择反应时(RT B )选择反应时(RT C )简单反应时(RT A )。

5. 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 )。

A.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 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

C.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

D. 哈罗(H.F.Harlow )的恒河猴依恋实验

【答案】A

【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曾因为“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实验”备受争议。起初,小艾尔伯特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的婴儿,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小时触摸它们,从没表现出丝毫的恐惧。恐惧实验后,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陶大哭,转身背对自鼠,向远离它的方向移动。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怖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这个实验支持了情绪后天习得的观点。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支持的是情绪的认知理论,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支持的是情绪的两因素理论,哈罗的恒河猴依恋实验旨在研究猴子的依恋。

6. 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

A 联想技术

B. 随机化技术

C. 抵消技术

D. 平衡技术

【答案】B

【解析】在被试间设计中,实验者必须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中的被试差异,以保证两组被试在实验开始时各方面都相等。被试间设计采用两类分组技术来解决等组问题:匹配和随机化。抵消平衡法旨在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 法和拉丁方设计法。实验设计中没有联想技术。

7. 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

A. 知觉恒常性实验

B. 三维图形知觉测盼。

C. 透视错觉实验

D “视崖”知觉实验

【答案】D

【解析】“视崖”知觉实验是研究儿童的知觉发展的实验,其他三个知觉实验都与本人的知识经验等有关,因此与知觉的理解性有关。

8. 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阀限的是( )。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不变化法

D. 信号检测法

【答案】A

S-Z 作图); ②平均Z 分数法【解析】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①直线内插法(S-P 作图,(将

P 值转换为Z 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 ③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 ④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二、简答题

9. 在准实验研究中可以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吗? 为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1)在准实验研究中不能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

(2)在准实验研究中不能得到因果关系结论的原因。

①准实验设计中,只能选择某个特征(自变量)不同的被试,然后将这些在该自变量不同水平的被试行为加以比较。典型的准实验常用被试变量作为自变量,因为对于大多数天生的被试变量(年龄、性别、种族、种群)、社会引起的被试属性(社会阶层、宗教或居住区)、疾病以及

与疾病有关的被试因素(肢体残缺、智力残疾、脑外伤、灾难后果)而言,只能选择而不是改变。

②但是,只是选择了在这个被试变量上有差异的被试,很难保证他们在其他相关变量上是相等的。即准实验中实验者的自由度是比较小的,对额外变量的控制也是较弱的。这使得被试变量的效用会和无法排除的额外变量的效用相混淆。因此,通过准实验得到的结果便不能像真正的实验结果那样可以安全地、毫无闪失地归因于自变量,而所得出的只能是自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

因此,在准实验研究中,可以认为变量之间是相关的,但不能认为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或引起了另一变量的变化。即准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严密控制、逻辑精巧的实验研究是获得因果关系的惟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