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9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6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4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30

一、名词解释

1.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2. 共进会

【答案】共进会是1907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主要领导者有焦达峰、孙武等。共进会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主张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开展革命运动。1911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于10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

3.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4. 海国图志

【答案】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编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的著作,给封闭了近百年的国人带来全新的近代世界观念。在书中魏源不仅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还包括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之上,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对洋务派、维新派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产生了影响。

5. 朝贡体系

【答案】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首次以文字规

定了中国和外国平等往来,朝贡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1871年,中国清朝政府虽然一再以“大信

,不约”为借口拒绝同曾经的朝贡国日本签订平等条约,但是最后仍然被迫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

朝贡体系开始破裂。随着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朝贡体系内最后的成员越南和朝鲜也脱离了这一体系,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6.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7. 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8. 制宪国大

【答案】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并尽快为其反动统治披上“民主”外衣,便加紧了“制宪”步伐。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此次国大的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为“制宪国大”。1946年12月25日,通过了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该宪法实际上是“五五宪章”的翻版,它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的国家制度。国民党召开的国大和通过的宪法遭到了共产党、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此次国大的召开,不但未能巩固国民党的专政,反而使其更加孤立。

二、论述题

9. 试简要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

【答案】(1)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

①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农民运动,都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②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防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③两次农民运动在后期斗争中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2)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国内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矛头指向主要是清政府,同时也反对殖民者的侵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有跟清政府合作的意图,只是在遭到镇压时才反抗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有完善的政治纲领,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的纲领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则没有完整的政治纲领,其言论和行动都是盲目性和自发性。

④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长达十年之久的政权;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比较分散,时间也比较短。

⑤清政府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一直都是镇压,清政府对待义和团运动的态度首先是镇压,镇压不行后就改用招抚,最后就是剿灭。

10.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和影响了哪些重要的武装起义?有什么影响?

【答案】(1)武装起义

①1906年12月,在湖南、江西交界的浏阳、醴陵、萍乡地区领导包括煤矿工人、贫苦农民和防营士兵等在内的起义群众,爆发了号称“革命军”的大规模会党起义。这次起义反映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但由于没有克服旧式会党起义仓促发难,各股蜂起,号令不一等弱点,事前缺乏严密的计划,事后又没有迅速出击的作战方案,最终失败。

②1907年5月~1908年4月,同盟会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等武装起义,这些起义都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人缺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长期艰苦战斗的经验。

③光复会于1907~1908年间,在浙江、安徽发动了两次起义。秋瑾和徐锡麟于1907年决定同时在浙江、安徽发动起义,起义最终失败,秋瑾、徐锡麟均慷慨就义。岳王会军事骨干、安徽新军炮营队官熊成基于1908年11月,率新军起义,围攻安庆一昼夜未能成功,起义失败。

④革命党人悦映典于1910年率新军在广州起义,起义军伤亡百余人,终因弹药缺乏而失败。

⑤黄兴等于1911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使同盟会丧失了许多优秀干部,领导力量大为削弱。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使清朝统治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

(2)意义

①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开辟了道路,不断冲击和动摇着清王朝的统治。

②革命党人的英勇献身精神,鼓舞了群众的革命勇气,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证明了只有武装革命才是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