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20 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30 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9
一、单选题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
,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
A. “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
C. “培养国际理解”
D.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国教育目的之共性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第六章《目的》部分,指出各国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
,明确提出:“把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培养完人”
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力一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这篇文章,考查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越来越灵活细致,要认真分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2.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3.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 “达其辞”
B.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 “开其意”
D. “心求涌而未得之意”
【答案】D
【解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了相当时间后还想不通,然后再启发他; 学生思考而有所领会,想说而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时候,才去开导他。比如,一个方形的东西,老师已经说了一个角的样子,学生尚不能推出其余三个角的样子,这说明他还思考的不够,教师则不比要多讲,应该让学生再进一步思考。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因此,答案选D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著名教育家说过的话,理解透彻。
4.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考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
,在基础教育方面,实行基础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
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1993年发布的“两基,两全,两重”和改变了毕业包分配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是1999年发布的,重点是扩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2000年发布的。
5. 学习单词basket (筐子)有助于学习basketball (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是( )
A. 顺应性迁移
B. 低路迁移
C. 水平迁移
D. 特殊迁移
【答案】D
6.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 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 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 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答案】D
【解析】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前者主要是以升学
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后者是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而且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 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
A. 黄炎培
B. 晏阳初
C. 梁漱溟
D. 陈鹤琴
【答案】D
8.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
A. 《蒙求》
B. 《名物蒙求》
C. 《童蒙须知》
D. 《二字经》
【答案】C
9.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 生物界
B. 模仿
C. 生产劳动
D. 动物本能
【答案】C
10.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事件取样记录法
B. 日记描述记录法
C. 时间取样记录法
D. 行为检核记录法
【答案】B
【解析】按照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可以将观察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使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视作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便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观察课题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结构式观察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事件取样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和行为检核法; 个体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并与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