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江北大营

【答案】江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1853年4月太平军攻克扬州,钦差大匪琦善等即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围攻扬州,太平军撤离扬州。1854年9月托明阿继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1856年春,太平天国派秦日纲进援镇江,大破清军. 击溃江北大营,克复扬州、浦口。托明阿被革职,德兴阿继任钦差大臣,攻陷扬州、浦口等地,重建大营。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浦口,再度摧垮江北大营,克复江浦、扬州。1859年,清政府撤销江北大营,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和春节制。

2. 北伐战争

【答案】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军占领湖南,攻克湖北武汉;中路军占领江西;东路军占领福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

3. 盛世才

【答案】盛世才(1895年~1970年),字晋庸,原名振甲,又字德三,辽宁开原人,属汉军旗人。中央军校第九分校(新疆分校)上将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上将参议。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自1933年到1944年间全面控制着新疆的军事、政治,号称“新疆王”。1949年后到台湾,1970年病逝于台北。

4. 八七会议

【答案】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它的主要内容有: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③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

5. 史迪威事件

【答案】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发生矛盾斗争,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此为史迪威事件核心。其经过大致为:1942年1月,二战反法

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緬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6.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7. 保国会

【答案】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8. 《广州湾租界条约》

【答案】《广州湾租借条约》是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的条约。1898年4月,

,法国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6日正式和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此外,法国还取得了修筑从越南边境至昆明和从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以及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并逼迫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从此,滇、桂、粤三省变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二、论述题

9. 试分析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影响。

【答案】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显示出农民革命战争的巨大威力。但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运动最终失败。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和崩溃。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更加腐败,人民生活困苦。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席卷18个省,定都天京后建立了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多次打败清政府的绿营兵和八旗兵,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运动虽被镇压,但清政府从此一蹶不振。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有力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负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3)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愿望,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4)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导致清朝中央集权的衰落和地方督抚权力的膨胀。太平天国兴起后,清朝派出八旗兵和绿营兵镇压,但收效甚微。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举办团练,湘军、淮军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镇压农民革命的主力。这样,清政府中央集权的状况被打破;逐渐形成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②导致满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清王朝是满汉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政权,但是,满洲贵族享有更多权力。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的崛起,造成了统治阶级中满汉权力对比的变化,汉人地位明显增强,离心力不断扩大,使满洲贵族的统治日益动摇。③太平天国运动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一个与之对峙的政权。同时,英法联军乘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加紧侵略中国。面对统治危机,洋务派应运而生,他们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创办一批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总之,作为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促进了清朝政局的变化,推动了社会变革,对晚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1)目的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轨道。

(2)内容

①确立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确定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临时大总统和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向国会负责;参议院为立法机关;法院为司法机关。

③“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民主自由的权利。

(3)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具有民主主义精神。它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