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循环经济

【答案】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现,是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2.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和。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其中r c 为现金一存款比率。

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M +D,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 (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3. 三次产业

【答案】三次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称。它是现代许多国家都使用的一种产业结构划分方一法,目的在于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次产业是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 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 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信、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

业、文化娱乐、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但各国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第三次产业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4. 二元经济

【答案】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形成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在发展中人口大国还要加上人口数量压力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约束)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种是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收入只能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乡村农业部门; 另一种是以现代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在促进二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的现代经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5. 战时共产主义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称“军事共产主义”,是1978年夏至1921年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了打败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军的猖狂进攻所采取的一系列战时公有化经济政策。

其主要内容有:

(1)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管理体制。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负责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国防需要和领导全国战时经济工作。该委员会的决定,各级主管部门和机关以及全体公民必须严格执行;

(2)实行经济公有化。至1921年初,全国大工业企业和部分小工业企业均已实现了国有化; 农业方面也大力组织农业公社、国营农场和共耕社等,加快建立公有经济的步伐; 在运输业方面决定将私营铁路收归国有,征用私人内河船舶:在商业方面主要是对批发商业企业实行国有化,扩大国家专卖商品的范围,每个居民加入消费公社,由公社负责供应食品和口用品。1920年关闭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自由市场,取缔了私人商业;

(3)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农民的余粮必须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凡有余粮又拒绝交售者按人民公敌沦处;

(4)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售制度;

(5)收缩商品货币关系,推行经济生活实物化;

(6)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7)缩小工资差距,并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度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因采用简单强制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1920年底,苏维埃政权取得了战争的彻底胜利。1921年春又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了恢复经济、克服危机,苏维埃政权决定改行新经济政策。

6. 过度竞争

【答案】过度竞争是指低集中度、持续性过度供给或过剩生产能力和经济绩效较差的现象。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闭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过度竞争的存在对资源配置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数过多,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结果是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因此,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库存增加,或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

(3)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

7. 生产价格

【答案】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原因有:

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上升。

8.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