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交往有何社会作用?
【答案】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总体能力,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合理结合和最任功能的发挥,与交往密切相关。
(2)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生产关系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它是由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交往活动产生的。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也是由相应的领域中的人们的交往活动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革、改善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3)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一个地方创造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4)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进行广泛交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 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
【答案】马克思主义以彻底唯物的、实践的、辩证的观点对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作出了合理的理解。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起源
①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但它在自然界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前提,即物质形态普遍的反映特性。生物的这种反映能力和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最初的低级反映形式是植物和原生动物的刺激感应性,而后是脊椎动物的感觉,再来是高级哺乳动物的动物心理,其进一步发展到灵长目的类人猿,就达到了动物反映能力的最高水平即产生了意识的萌芽。这说明了人的意识的产生和人类的
产生一样,是同自然界合乎规律的长期演化发展方向相联系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是感觉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是它的物质承担者,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离不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形态的形成。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信息通过耳、眼、鼻、舌、身各感官转化为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导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活动,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绪等意识活动。
③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工具系统的使用和不断发展。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客观世界,必须达到对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掌握,这就需要有一种高于动物心理的、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意识的参与。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促进大脑组织结构的完善和机能的加强,意识就通过劳动在从动物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产生了出来。
④语言是意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人类意识或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得以可能的存在形式。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是一种共同的活动,需要人们之间互相交流。语言的产生使人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并使人的思想能够互相交流。劳动和语言不仅是人类意识得以产生的主要推动力,还是人类意识不断发展并日趋复杂和严密的主要推动力。
(4)意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作出了科学的理解和规定,认为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意识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上深刻地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在客观性基础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它既反对夸大意识形式主观性而否定意识内容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定意识的主观性而导致抹杀物质与意识区别的庸俗唯物主义,反对忽视意识主观性的机械唯物主义倾向。
3. 社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表现在社会革命为消除阶级对抗,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或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总之,社会革命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社会具有进步作用。
4. 简述物质生产对科学的作用。
【答案】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中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力一面:
(1)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2)物质生产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的水平,决定科学研究的水平。
(3)物质生产为发展科学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决定着科学技术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5.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答案】(1)内涵
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创立的唯一科学和真正革命的辩证法。
(2)基本内容
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范畴和基本规律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①联系与发展范畴
a. 唯物辩证法就是从总体上研究客观世界的普遍关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
b.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c.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运动,而且小仅是量变,还是质变。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辩证法是一个规律体系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个基本规律。在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三个规律的作用:
a. 量变质变规律回答运动变化发展的形式是什么,揭示了事物的两个基本规定以及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基本规定以及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基本形式或状态。
b. 对立统一规律回答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否定之否定规律回答发展的过程是什么,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由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进而再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