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08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1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记者在观察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答案】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记者应花工夫仔细观察,不但要看准,还要看深、看透; 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记者只需简单地浏览,甚至是“视而不见”,在写作中也只是一笔带过。记者在观察中需要关注的力面如下:

(1)要观察人物周围的环境

①人物同环境的关系

人物同环境密不可分,具体原因如下:

a. 环境是新闻的发生地,任何人物都必须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影响人物,给人物提供某种活动的舞台,其场景、气氛对于读者理解新闻有着特殊的意义,能起到烘托新闻事件、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b. 人物在环境之中工作、生活,因此也必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通过这种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活动,人物表现出特殊的精神和气质。

②社会环境观察和自然环境观察

记者对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观察,一般包括社会环境观察和自然环境观察。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时代背景,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人物周围的景物、具体的活动场所。

③观察环境的作用

观察人物所处的环境,不仅可以深入地认识人物,报道起来富有立体感,还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要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

外貌、神态能够体现人物的外部体征,也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是记者在写作时克服“千人一面”的重要手段。记者要像画家画人物速写那样,注视人物与众不同的衣着、相貌、眼神、表情等,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

(3)要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是对报道对象进行观察的重点。记者要能把握人物的“形”和“神”。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常常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报道对象在某种典型环境中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可能是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或个性化的语言,要格外留心。

(4)要察颜观色

在对人物的观察中,记者不仅要观察得细,而且要观察得深。要能透过人物的神态、表情、谈吐等现象,以及采访对象对待采访的反应,察觉到人物的感情色彩与内心深处的活动,做到入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