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615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

A. 前言部分

B. 正文部分

C. 结论和建议部分

D. 附录部分

【答案】D

【解析】一般而言,教育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结构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大体上由标题、前言、正文、结论及附录五部分组成。其中,附录的内容包括用于收集和分析资料的

,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研究记录等。 调查表(或问卷)

2.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 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 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 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答案】D

【解析】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前者主要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后者是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而且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 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

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告诉老帅,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丁和戊

【答案】D

【解析】体谅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创立的。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对于道德发展来说,给机会表达隐藏于心中的敏感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使猜疑,谨小慎微等在课堂生后中销声匿迹,并引导学生关系人,体谅人。在这一模式中,体谅既指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关心。题目阐述的教例中,只有学生丁和戊是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

4. 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而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

A. 结果期望低

B. 结果期望高

C. 效能期望低

D. 效能期望高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班杜拉提出了与传统的期待概念不同的效能期待概念。传统的期待概念指的只是对行为结果的期待,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某学生能预测到每天一定量运动达半年以上就能瘦身,则可能去坚持运动; 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某学生虽然明了每天一定量运动能达到瘦身的结

,且要“达半年以上”,这一要求自己无法做到,这表明其对瘦身果,但他觉得“每天必须坚持”

的效能期望较低,只好放弃瘦身计划。这道题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要求很高,只有对题干理解清晰才能做对这道题。另外还不能混淆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的意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 “四毁书院”发生在( )

A. 汉朝

B. 北宋

C. 南宋

D. 明朝

【答案】D

6. “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积分法”

D. “六等黑出陆法”

【答案】B

7.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研究型人学发展所借鉴的办学模式主要源于( )。

A. 英国大学

B. 法国大学

C. 德国大学

D. 意大利大学

【答案】C

【解析】19世纪,大批美国人赴德考察或留学,回国后,一些学者竭力提倡按德国的传统办学。187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以学术研究为主,并首创研究生院,不久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开始以德国为榜样,向学术型大学发展。

8. 太学始建于何时? ( )

A.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B.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

C.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

D.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

【答案】A

9. 在朱熹的教育阶段分类中,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是( )阶段。

A. 幼儿教育

B. 小学教育

C. 中学教育

D. 大学教育

【答案】B

10.在下列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中,他认为哪一种教育最为根本? ( )

A. 文艺教育

B. 生计教育

C. 卫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