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分析与模式构建——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关键词: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分析,模式构建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是对原有基础教育单一课程体系的重大突破和适应时代的超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更加关注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要,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而校本课程又必须依托课程资源来体现学校特色,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课程资源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因而,我们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再好的课程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不能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不能带来实际的效果。由于我国初级中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这导致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设计和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及其相应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大量的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未被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其教育功能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往往侧重于书面印刷品,注重的是文字性的资源,教材被视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造成课程资源的来源单一,各种校内外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校本课程资源正是在此类种种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而日益受到关注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变埋没、闲置与浪费校本课程资源的现状,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这对顺利达成国家课程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储备,积极寻求更多的资源支持,为校本课程的开展实施创造条件。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契机,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的过程,也是他们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本文拟对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从概念澄清、特点分析和开发的主要内容谈起,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构建出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操作模式。这些都是在努力寻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力图为初级中学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性的指导。
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本文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然后针对研究问题和研究角度选择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并简单描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过程。
第二部分,首先对校本课程资源理论研究进行概述,澄清校本课程、课程资源以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具体含义,然后再指出了校本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点。
第三部分,梳理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主要分析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内容以及进行开发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
第四部分,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目前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分析主要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展开,并力图从中折射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社区、家长等其他方面的认识与行为。从学校层面分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两级分化问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参与各方配合不力、以及考试制度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制约等等;从教师层面分析教师在观念、角色转变、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或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以及教师受到来自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制约等问题;从学生层面分析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等问题。
第五部分,总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针对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是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方面提出的,其中包含着开发的支持系统如课程政策的支持系统、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支持以及师资培训制度的支持等方面。
第六部分,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操作模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成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分析现有资源;拟确定所需的校本课程资源;确定校本课程资源的获得途径;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