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配”评论

【答案】“配”评论,是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撰写的言论。无论是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以及编者按、编后,它们都常常依托新闻报道发表。新闻事实是否值得配评论取决于它是不是有值得评论的价值,当新闻报道触及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包含有启示性、解惑性的思想和观点在内时,就值得配写评论。

2. 分论点

【答案】分论点是指派生于评论的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从属论点。不少新闻评论由于论述的内容比较重要,比较丰富,为更好地阐明总论点,往往需要从几个方面或层层深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又称分论点或子论点,它们都派生于总论点并为阐明总论点服务。

3. 文中按语

【答案】文中按语,是指与新闻报道或文章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直截了当,灵活醒目,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4. 本台短评

【答案】本台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本台短评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出手快、效果好的特点,常常采取以小见大、通俗明快、深入浅出的议论,博得人们的青睐。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与编者按语之间。短评很少单独发,一般都配合新闻播出(有时也配合通讯等)的形式出现。

5.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巫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二、简答题

6. 杂文的文学因素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案】(1)杂文写作要“贬瘤弊常取类型”,抓住典型的人和事; 要学会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要富于联想。语言文字方面,要善用讽刺与幽默; 巧妙用典,既要切题活用,又要推陈出新,既给人知识,又增加杂文的艺术色彩和说理力度; 杂文的文字因素主要体现在杂文语言的生动有味。

(2)无论是说理浓重的杂文,还是打情强烈的杂文,甚至以知识趣味见长的杂文,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有味。

①杂文讲究语言锤炼,同一意思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句子表达;

②文绘绘中突然杂以但语,极深奥的道理却用大白话说出,长句短句,古文白话,信手拈来,能放能收;

③杂文要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要会说寓意深长的话,说有趣的话;

④杂文语言的特色,应该加上精练、简洁、含蓄、多彩等要求,还要善于把抽象化为形象,把生活中许多具体可感的、人所共知的现象联系起来,“假象取祸,以相譬喻”,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事例说出,使妇孺皆知。

(3)好的杂文,应该有浑然天成、举重若轻的阅读效果,让读者既受到思想的启迪,又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7. 思想评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何独特作用?

【答案】思想评论是媒体上常见的一种署名评论形式,是作者针对社会上某种思潮、倾向、现象进行评析的文字体裁,着重于思想指导和论证评析,突出解惑释疑,明辨是非,澄清思想,提高认识,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教育目的。由于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浓厚的论理性,通常又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因而更接近于政论,也是一种政论性文章。

(1)思想评论,不管内容和风格怎样,其口的不是为讨论某一项工作,也不单是提出政策要求,而是侧重提高认识,澄清思想。这种评论,更注重采用随意的漫谈形式,把作者的观察、体验等个人化的感受写入文章,把社会表层信息下的思想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优秀的思想评论常被誉为开启人们思想“锈锁”的“金钥匙”、“不见面的指导员”。

(2)思想评论在舆论宣传中独树一帜,因为实际生活中的有些思想问题,用社论、评论员文章论述显得过分郑重,而用短评、杂文论述又嫌分量不够,这时采用思想评论并作醒目标题,往往能起独特的作用。优秀的思想评论,旗帜鲜明,切中时弊,说理透辟,文风朴实,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8. 简述“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答案】“社论时评化”的意义包括:

(1)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 使社沦这样一种多年来己经濒临僵化的报纸文体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2)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符合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全世界报纸遵循的普遍规范。

(3)它使长期以来社论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

因为社论每天都对具体的新闻事件作出判断。社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固然使社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受到了动摇,但另一方面,也为人民群众批评社论,与报纸平等交流提供了空间。

(4)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千报一题、抽象层面的议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9. 简述新闻评论上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和途径。

【答案】(1)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

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评论工作者,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服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一个评论工作者应在做好评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站在时代的前列,和时代一起进步。

(2)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途径:

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人们改造世界观和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这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去指导评论工作。在分析问题时,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避免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

②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闻评论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要求评论工作者有较强的政策观念。除直接阐明党的某项政策的评论之外,在具体地分析实际工作和人民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时,要用党的政策来衡量和评价客观事物,并考察和研究贯彻执行中的J 清况和问题。

③不用感情代替政策,不发表不符合政策的言论,更不跟党的政策唱反调

新闻评论的宣传,既要鲜明,又要准确,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言,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什么问题评,什么问题不评; 评论要采取什么态度,掌握什么分寸等等,都不能有一点主观随意性。

④主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1991年1月第一次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4年4月、1997年1月、2009年11月分别进行了三次修订。我国现行的准则是09年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