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中国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判断“中朝”()。

A .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世袭制。 禅让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儿童发现塑料奶嘴需要不同的口舌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吸吮行为以适应新环境时,就是一种()行为。 同化。 顺应。 分裂。 语言。 天文学家能够根据自身相关的知识经验,观察宇宙中的种种现象,进而推测宇宙形成的奥秘,这体现了思维的()。 概括性。 间接性。 经验改组。 直接性。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判断“中朝”()。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中朝不是独立的决策机构,也没有担任具体行政职务,故不能分享丞相的行政权,只是协助皇帝的内侍机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为D项。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