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858园林植物学[专业硕士]之园林树木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效积温

【答案】“有效积温”指植物开始生长活动的某一段时期内的温度总值。计算公式为

T 代表生长活动(II )期间的日平均温度;

数;S 代表有效积温。

2. 独赏树

【答案】“独赏树”又称孤植树、孤赏树,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的园林植物。通常均为体形高大雄伟或姿态奇异的树种,或花、果的观赏效果显著的树种。一般均为单株种植。

3. 植物群体

【答案】“植物群体”是生长在一起的植物集体。按其形成和发展中与人类栽培活动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自然形成的,称为自然群体或植物群落;另一类是人工形成的,称为人为群体或栽培群体。

4. 引种驯化

【答案】“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5. 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

【答案】生态因子中,对植物的生活属于必需的,即没有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的因素叫做“生存条件”生态因子虽互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代替的,缺乏一种生存条件是不可用另一种生存条件来代替的,这就是“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

6. 物候期

【答案】“物候期”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某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因人们可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代表生物学零度;n 代表生长活动的天

二、简答题

7. 园林树木根据栽培用途可分出几类树木?

【答案】园林树木是建造园林的重要因素,其在园林中发挥着各种不同的作用,根据其在园林中的栽培用途,可将园林树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行道树:为了美化、遮阴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旁栽植的树木。如悬铃木、白榆、枫树、银杏、樟树、女贞、青桐、杨树、柳树、槐树、池杉、水杉等。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暴晒和装饰用。如油松、白皮松、合欢、梧桐、杨类及观花、观果、观叶的乔木等。

(3)独赏树:又称为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如雪松、南洋杉、松、柏、银杏、玉兰、槐、垂柳等。

(4)群丛与片林:片林是以乔木为主仅杂有少量灌木、丛木,施行成片绿化种植的方式;群丛是以灌木、丛木为主仅杂有少量乔木的绿化种植方式。如松柏林、杂木林、竹林等。

(5)观花树(花木):凡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或芳香有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丛木及藤本植物。如梅花、月季、白玉兰、泡桐、含笑等。

(6)藤木(藤本类):包括各种缠绕性、吸附性、攀缘性、钩搭性等茎枝细长难以自行直立的木本植物。如香樟木、爬山虎、石南藤、沉香、首乌藤、木藤蓼等。

(7)地被植物: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除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中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均可能用做园林地被植物用。如太阳花、孔雀草、一串红、矮石竹等。

(8)地栽及盆栽的桩景树:可分为山水盆景及树粧盆景,树桩盆景主要是仿效自然界的古树奇姿经艺术加工而制成,栽于盆钵中供室内案头观赏用。如黄荆、黄杨、雀梅等。

(9)植篙及绿雕塑:植篱又称为绿篱或树篱,在园林中主要起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蔽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以及防护等作用;绿雕塑又称为造型树,在园林中具有特殊情趣的景物效果,以常绿针叶树为主及一些阔叶常绿树种为宜。

(10)室内绿化装饰及切花:室内绿化植物的选择条件主要是观赏效果好、观赏期长、耐阴性强的种类。一般以常绿性暖热带乔、灌木和藤木为主,适当点缀些宿根性观叶草本植物、蕨类植物以及球根花卉。凡具有美丽的叶、枝、果、芽等均可作切花材料,要求易于开放、持续花期长、易于发枝、花枝较长的品质,如月季、玫瑰、康乃馨等。

8. 环境中温度因素有哪些变化?

【答案】温度这一生态因素,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温度的空间变化:炜度、地形、海陆分布与海拔的变化造成气温变化。

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

(2)温度的时间变化:昼夜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温度的季节性变化

地球上除南北回归线之间及极圈地区外,根据一年中温度因子的变化,可分为四季。四季的划分是根据每五天为一“候”的平均温度为标准。

凡是每候的平均温度为

在以上的属夏季,

温度的昼夜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中,

在接近日出时有最低值,

在时有最高值。一日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日较差”或“气温昼夜变幅”。

9. 突变温度对植物有哪些影响?

【答案】植物在生长期中如遇到温度的突然变化,会打乱植物生理进程的程序而造成伤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温度的突变可分为突然低温和突然高温两种情况。

(1)突然低温:指由于强大寒潮的南下,可以引起突然的降温而使植物受到伤害,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寒害:指气温在物理零度以上时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情况。受害植物均为热带喜温植物,例如轻木在

:时就会严重受害而死亡;

热带的丁子香在气温为时叶片严重受害

,时树梢即干枯;

三叶橡胶树、椰子等在气温降至

霜害:

当气温降至以前,均叶色变黄而落叶。

受其他因子如地形、海拔、纬度等因子的综合影响。

的属于春、秋季,

以下的属于冬季。不同地区的四季长短是有差异的,其差异的大小时,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在物体表面就凝结成霜,这时植物的受害称为霜害。如果霜害的时间短,而且气温缓慢回升时,许多种植物可以复原;如果霜害时间长而且气温回升迅速,则受害的叶子反而不易恢复。

冻害:

气温降至

长状况而不同。

冻拔:在祎度高的寒冷地区,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由于土壤结冻膨胀而升起,连带将草本植物抬起,至春季解冻时土壤下沉而植物留在原位造成根部裸露死亡。这种现象多发生于草本植物,尤以小苗为重。

冻裂:在寒冷地区的阳坡或树干的阳面由于阳光照晒,使树干内部的温度与干皮表面温度相差数十度,对某些树种而言,就会形成裂缝。当树液活动后,会有大量伤流出现,久之很易感染病菌,严重影响树势。树干易冻裂的树种有毛白杨、山杨、椴、青杨等树种。

(2)突然高温:主要是指短期的高温而言,在植物生活中,其温度范围有最高点、最低点和最适点。当温度高于最高点就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直至死亡。其原因主要是破坏了新陈代谢作用,温度过高时可使蛋白质凝固及造成物理伤害,如皮烧等。一般言之,

热带的高等植物有些能忍受

的高温,

但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最高点是

植物约

裸子植物约, 左右,其中被子植物较裸子植物略高,被子

以下使植物体温亦降至零下,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壁破裂就会死亡。植物抵抗突然低温伤害的能力,因植物种类和植物所处于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