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中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1929年6月《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中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 1931年中共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明确指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上书材料表明中共( )
①从主张土地公有到承认土地私有
②从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③逐步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
④根据革命实践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共土地改革: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开展以“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路线的土地革命;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取“双减双交”政策; ③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建国初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保护富农阶级的土改运动,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 1951年参加西藏和平谈判的双方代表团首席代表是( )。
A. 格达活佛和周恩来
B. 达赖喇嘛和毛泽东
C.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李维汉
D. 阿沛•阿旺晋美和李维汉
【答案】D
【解析】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五名全权代表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李维汉、张经武等举行谈判。最终签署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
3. 下列长征事件的正确顺序是( )。
①四渡赤水②召开遵义会议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沪定桥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四渡赤水,1935年3月; 飞夺沪定桥,1935年5月;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4.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
A. 晏阳初在河北进行的县政建设实验
B. 梁漱溟在山东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
C.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
D. 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的“土地村公有”实验
【答案】C
【解析】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虽然也在同一时期,但是主要是在开展乡村教育方面,并不涉及乡村改造。
5. 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的是( )。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陈云
【答案】B
【解析】中共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在大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会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6.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效法俄国十月革命,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于1918年下半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论文,呼唤十月革命的胜利,阐述俄国革命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和这个革命的伟大意义。
7. 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中,( )代表著作是《新唯识论》
A. 牟宗三
B. 冯友兰
C. 贺麟
D. 熊十力
【答案】D
【解析】新唯识论(文言文本)是熊十力先生精思十年的结晶,熊先生改造佛学、自创体系是有一个过程的。他在青年时代参加辛亥革命前后曾认真研究过我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学。一九二零年前后由儒转佛,研究大乘空有二宗。从一九二三年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的唯识学概论,到一九二六、一九三零年的新唯识论稿本,作者一步一步扬弃唯识,归易学,遂有一九三二年的新唯识论问世。
8. 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主要新在( )。
A.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儒家正统思想
【答案】D
【解析】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二者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而新文化运动则彻底地批判旧的封建思想,动摇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极大地解放了思想。
9.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认为红色政权能够在周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下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 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
B.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C.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D. 各派反动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
【答案】D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