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揭帖

【答案】揭帖是开始于明代起义军中的新闻传播工具,类似于近代的小字报或传单,经常用以发布声讨明王朝的政治檄文,公布起义军的政策,公布赃官和土豪劣绅名单等,进行瓦解敌人的宣传。

2. 《中国丛报》

【答案】《中国丛报》是1832年5月创办于广州的一份英文报刊。它是第一批外文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的。该刊是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倡议,广州美商同孚洋行老板奥立芬提供资金,在美国传教十裨治文的主持下创办的。其办报宗旨是:向西方人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其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政府动态、官员活动、政治制度、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军队状态、中外关系、法律条例、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报道,为西方全方位了解中国提供情报,出谋划策。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该刊迁至澳门,后又迁到香港,后再迁返广州,1851年12月在广州停刊,出版时间近20年。

3. 《解放》周刊

【答案】《解放》周刊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出版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1937年4月24日创刊,16开铅印,后改为半月刊。该刊辟有时评、论著、翻译、通讯、文艺等专栏,中央领导同志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博古等都在该刊上发表文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起到了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1941年8月,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解放》周刊停办,共出版134期。

4. “三·一”事件

【答案】“月·一”事件是在港英政府当时抑“左”护“右”、亲美拥台的立场下,“左”派报纸与港英当局发生冲突的结果。1951年12月,香港九龙东头村发生一场大火,使16000多人沦为灾民,因为这一地区的居民多为爱国拥共的工联会会员,他们怀疑大火是有目的的纵火案,遂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也大造反对港英当局的舆论。中共华南分局对此十分支持,决定于1952年3月1日派出慰问团到香港支持灾民的斗争。因此,3月1日这一天,港英政府如临大敌,明令禁止慰问团入境,而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后,命令广东有关部门火速拦截慰问团,不准慰问团去香港; 同时通知《新晚报》立即刊登慰问团不再来香港的消息。但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