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为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衡量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原则。价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关,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

2. 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可以使生产资料生产脱离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而单独地增长。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 相应地,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又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承认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相反,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这是因为,首先,在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必然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来提供; 其次,制造生产资料只是提供生产的手段和条件,它本身并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必然还要依赖第二部类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

因此,可以使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消费资料的制约而单独的增长的说法是错误的。

3. 股份制可以成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

【答案】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对十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我国公司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制企业发展速度很快,我国股份制企业从1997年的7.2万家发展到近50万家,可见股份制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

4.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矛盾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时间又分为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作为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本身具有一般性。因此,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否则,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

个别企业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但是,衡量这些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全社会的整体生产水平没有得到提高的前提下,虽然凝结在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量减少了,但是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时IpJ 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社会衡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题目的结论不能成立。

二、论述题

5. 资本主义工厂和股份公司两种企业制度有何区别?

【答案】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重经历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制度形式。而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一般是指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股份公司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的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的企业制度。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筹集资本的方法的不同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单个资本家出资,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它在法律上被称为自然人企业。这种由资本家个人投资、个人经营的企业一般来说生产规模都较小,生产经营结构单一,在其发展初期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以小工场、小作坊、小商店形式进行。

资本主义企业在走向现代形式之前出现了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是由多个作为自然人的资本所有者共同投资、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的企业。

而股份公司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的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的企业制度。这种制度使筹集资金变得更为容易,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加速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扩大了资金的来源。

(2)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不同

在单一制企业中,由于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者,因此在这种企业中,资本家作为企业权威与所有者身份是合一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比较简单,资本家亲自指挥生产,组织销售,并对工人和生产过程实行监督。

合伙制企业是由多个作为自然人的资本所有者共同投资、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的企业。所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而在股份公司制度下企业所有权的分散化,以及同此相联系的所有权证券化、市场化,使得仟何一个所有者都无法绝对控制、支配企业,也没有必要去支配、控制企业资产(成为集中的社会资本),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将自己的财产交给最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来管理,以实现财产价值的增殖。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财产处置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股东仍然具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力。

(3)领导人的责任和风险不同

合伙制企业合伙人要承担无限的连带法律责任,即每一个合伙人对整个企业所欠债务均具有无限责任,而且是相互株连,彼此连带,随着合伙人的增加,这种无限清偿责任所固有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就限制了合伙者的范围,从而也限制了资本集中于企业的规模。而且合伙制企业中个人的所有权(股份)是无法自由转让和出售的,因为他们全体共同承担着一切经营责任,包括债务。

股份公司制度下,出资者负有限责任,在公司制企业中,所有的出资者都是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的清偿责任,有限责任制的确立降低和分散了投资于企业的风险,也使企业可以更广泛地筹集到社会上闲散的资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创办较大规模的企业。

(4)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同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收益分配的方式是将纳税后的企业利润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单一制企业的收益是归这个工厂的所有者自己分配。而合伙制企业则按一定的规则如出资的多少来分配。而在股份制公司制度下,股东按股票的多少获取股息收入。

因此,股份制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改变了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内部结构; 另一方面,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本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6.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