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学单考2003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学
招生专业:国际关系(单考)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
1. 国际行为主体
2. 上海合作组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地缘政治学
5. 国际恐怖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简述国家实力的构成。
2. 简述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
试析经济因素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学
招生专业:国际关系(单考)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
1. 国际行为主体:也可以称为国际关系的活动载体,是能够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在行为上呈现两大特征:一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在许多领域中建立了国际规则,使得一些国际组织制衡国家的力量明显加强。这方面最突出的是经济领域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环保方面的减少温室效应的有关条约。国际规则的制订起到了规范国家行为的作用。
2. 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