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哲学611哲学综合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解析】B 项,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表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2.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 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 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 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作为联结人和自然的中介,既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本原联系,又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3. 意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是( )。
A.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B. 意识与客观世界无关
C.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 意识可以创造物质世界
【答案】A
【解析】意识活动是由客观世界引起的,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器官,通过神经传导向大脑才会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仅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
4.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
A.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D
【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从构成上说,生产关系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交换其活动,各自处于何等地位等; ③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在生产关系诸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显然,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5.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 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答案】B
【解析】A 项,我们可以认为感性认识是肤浅的认识,但肤浅不等于不可靠。B 项,感性认识是关于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仅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不能正确的理解事物,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理解事物,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觉事物。因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C 项,因为关于认识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不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因而不能认为感性认识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帮助。D 项,与题干没有解证关系。
6. 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自觉能动性
B. 社会制约性
C. 直接现实性
D. 客观实在性
【答案】C
【解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人自身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与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因而这种“感性的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7.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 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 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C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认为,矛盾对立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着的每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发展为前提和条件。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这样的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因此,题干中的“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等命题说明了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
A. 它的存在性
B. 它的物质性
C. 它的运动性
D. 它的结构性
【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9.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 生产工具的水平
C. 劳动对象的质量
D. 运输设备的状况
【答案】B
【解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者即劳动力占主体地位,劳动资料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组织资料和组织手段,起主要作用,而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起主要作用,因此,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水平。
10.心情偷决,则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