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及其辩证关系

【答案】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1)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a.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

第一,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第二,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

b. 真埋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

第一,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第二,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

c.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

第一,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第二,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2.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在当代中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拆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所以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首先,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人生观,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 其次,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最后,激烈的竞争对心理素质有较高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体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学校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

染和熏陶,这样才能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必须学习和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1)货币流通规律又称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一商品价格总额(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就出现通货膨胀; 相反,当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从而出现通货紧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因素(如成本、需求、产业和产品结构、体制等),但最基本的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对比关系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遵循货币流通规律,防范和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