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论述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内在的一对矛盾。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因此,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1只绵羊=2把斧子。这种价值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 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通过这种价值关系,商品斧子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绵羊的价值形式。

由于商品交换是偶然的,等价物是个别的,这种简单价值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随着第一次社会人分工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范围都得到了发展,简单价值形式便发展为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己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这样,商品的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是,就商品全体来说,其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商品的交换方式己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间接交换。实际上,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开始起到货币的作用。

但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而异。当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具优势的贵金属一一金银上,由金银来圆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于是货币便产生了。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的区别只是黄金处于固定地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地位,它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是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为什么说劳动力商品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又是它的发展结果?

【答案】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说明的是劳动力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主要是指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原因。

(1)劳动力商品及其特点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①劳动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具备。所以说,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结果。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这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与其他商品比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这就是说,雇佣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习惯的制约。

在劳动力的买卖过程中,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是作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商品生产者发生关系的。但是,只要交易完成,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自由、平等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就化为泡影。这时,原来的货币所有者变成资本家,劳动力的所有者变成了雇佣工人。

(2)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殖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也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 )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 (货币)-W (商品)-G' (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要从理论上说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要解决货币向资本转化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关键就是要科学地阐释价值增值额的产生。

①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③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总之,资本之所以会增殖,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当它发挥作用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综上所述,劳动力商品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又是它的发展结果。

3. 试论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

【答案】(1)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