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题库(二).. 15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题库(三).. 29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题库(四).. 43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题库(五).. 57

一、名词解释

1. 垄断利润

【答案】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以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目标利润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垄断价格,促使实际利润率和“目标利润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 量变与质变

【答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4. 量变

【答案】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5. 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的发展。

6.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7.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8.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及其表现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①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改造客观世界;

②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达到预期结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9. 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两个必然”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答案】(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①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②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总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而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正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