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811艺术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2. 主体性

【答案】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 意蕴

【答案】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意蕴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并只有在整体性中才得以确定。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现。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4. 实用艺术

【答案】实用艺术是指与一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相区分的,通过设计师的工作,为社会大众服务,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5. 艺术

【答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6. “寓教于乐”

【答案】“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认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艺术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教”是日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寓教于乐”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与统一。“寓教于乐”思想对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7. 大象无形

【答案】“大象无形”是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大象”原指一切事物的本原,后引申为封建帝王一统天下。“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谈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8. 意匠

【答案】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的匠心独运,或日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等。

9. 艺术形象

【答案】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10.艺术创作活动

【答案】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石窟寺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石窟寺有哪些?

【答案】(1)石窟寺艺术的含义

石窟寺艺术是我国佛教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用于礼佛和修炼的地方。它始于公元4世纪,盛于5至8世纪,其多依山开凿,主要表现形式是佛教壁画和佛教造像。

(2)石窟寺艺术的特征

①神性与人性的融合。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从教义的规范,使形象与人之间保持距离,具有一定的神性。

②环境与心境的结合。石窟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环境的艺术。环境可为石窟造像提供合适的场所,烘托造像的艺术效果。

③佛门等级与造像布局

佛教宣传的是众生平等,但在佛教艺术形象的处理卜却采取不平等的形式。佛居于中心地位,形体格外高大突出。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按等级逐渐递矮,侍立两旁,如众星捧月。

④妆彩与眼神

石窟造像最初都是妆彩的,花花绿绿,效果强烈。石窟雕像的目光都比较固定,凝视一个方向,这与希腊雕刻目光大都分散游离、避免盯一处的情况形成对比。

⑤象征性与艺术处理

佛教艺术是一种象征艺术,但其更深层的含意并不能从形象本身直观地看出,而是需要就形象所暗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方面去领悟。

(3)石窟寺艺术的代表

石窟寺艺术的代表主要有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等。

1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结构? 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案】(1)艺术作品结构的含义

艺术作品的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结构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安排构造,将艺术作品中的各个部分结合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2)艺术作品结构的构成

艺术作品的结构主要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①剪裁。是指对素材的选取和详略的安排,即根据作品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部分,并由此决定它的详略多寡。

②布局。是对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通盘考虑,既有全局性的整体安排,也有局部性的具体构想,布局在造型艺术中尤为重要。

③衔接。是指部分和部分之间的有序连接、巧妙安排,衔接恰当可以给人流畅自如、水到渠成的愉悦感,衔接巧妙则能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感。